《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被称为中国古代象棋四大名局,载于《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心武残编》、与《渊深海阔象棋谱》等诸多象棋古谱中。。为便于记忆起见,通常又概括成“七星聚会降龙,野马千里独行”两句。由于设计编排精巧,引人入胜,长期以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并经历代棋手悉心钻研,推陈出新,变化丰富多采。这四个残局着法深奥、变化繁复。既是最典型的江湖排局,又是学习棋艺的经典资料,对于提高象棋实战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七星聚会
“七星聚会”是清代起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四大江湖名局之一。清代出版的著名棋谱几乎都刊有此局,只是局名略有差异:其中《竹香斋象戏谱里》改名为“七星拱斗”,《心武残编》中题之为“七星同庆”,《渊深海阔》中起名为“七星曜彩”。由于此局图势中红黑双方各有七枚棋子,故局名形象地以“七星”喻之。本局构思精巧,陷阱四伏。乍一看,红方似有胜机,棋摊前的“初生牛犊”常因求胜心切,误中设局人的圈套,故江湖艺人多以此局为谋生的法宝。1916年,丹麦象棋爱好者查尔斯?克莱恩(Charles·Kliene,《象棋谱大全》里译为葛麟瑞)来中国,颇感此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故参照国际象棋记谱方式,将此局三百余种正劣变着译为英文,在上海出版,从而使此局的影响扩展到西方。考虑到“七星聚会”这一优秀的排局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我国首次举办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时,亦因此而将杯赛命名为“七星杯”。是局原谱着法袭用老式编排,重复甚多,读者读谱时往往感到变着零乱。为保持原谱风貌,且便于读者阅读,故先将“七星聚会”原谱着法整理列出,并将编排更合理的“七星聚会”新编着法罗列其后,以飨读者。
2.野马操田
本局是大型的著名古局之一,与“七星聚会”、“蚯蚓降龙”、“千里独行”局齐名,并称为四大江湖排局,其变化十分复杂和深奥。由于它是双车马对双车卒的典型残局,实用价值很大,因此研究此局的棋手很多。原谱为红先和,但经研究,认为此局无论如何变化,只要黑方走出官着,结论应是红先黑胜。《中国象棋谱》第三集收入本局时诠正为红先黑胜,结论是正确的。诠改图按原谱红黑双方各删去一路边兵(卒),拟为红先和,着法长而多变,更显得精彩深奥。但美中不足的是,按现行棋规,仍应判为红先黑胜。广州《象棋》月刊于1982年第12期“棋艺讨论”栏,有黎劲风的文章加以诠正。由于诠改图着法与现行棋规有矛盾,广大读者很难接受,因此应另觅诠改图谱。我们认为《北京象棋》试刊1983年1期所刊诠改图较为正确,此外,还可以另拟诠改图,满足原作红先和的拟局意图。
3.蚯蚓降龙
本局是三卒单缺象对双车一兵的残局,原谱作者把双车比拟为大海中的蛟龙,而把三个小卒形容为行动缓慢、力量弱小的蚯蚓。由于特定的局势,双车被两外小卒牵制,不得随意活动,黑方得以巧运另一小卒和灵活地变换士象的位置,苦战成和,这是弱子战和强子的一个典型残局。蚯蚓降服蛟龙,多么形象的比喻!《竹香斋象戏谱》有“尺蚓降龙”,与本局乃同局异名。
4.千里独行
千里独行其结尾棋势是一车大战三兵。《心武残篇》以其单车进退纵横,题为“单枪赵云”。此局的另一特点是:双方交锋过程中,车、马、兵(卒)和将(帅)士(仕)、象(相),都能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攻防战斗力,即所谓“将、士、象柔中有刚,车、马、兵攻不忘守”。它是研究残局中的解着、停着(等着)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