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动作
- 进行四拍的吸气,伸展双臂高举过头,打开胸腔。
- 进行四拍的呼气,仰卧,双臂放于身体两侧。
核心动作
- 进行四拍的吸气,抬起双脚、双腿和骨盆,保持挺直成一条线,以双手支撑后背,脊柱挺直。
- 进行四拍的封闭式持气,双脚、双腿和骨盆向上挺直,保持成一条直线,依靠后脑和双肩支持身体;以完全封闭的方式保持这个姿势,如向上升腾起的火焰。
- 进行四拍的呼气,双腿挺直向头部上方的地上放下,同时双臂放回地上,如刚开始的位置。
结束动作
- 进行四拍的吸气,伸展双臂高举过头,并将双腿放回地面。
- 进行四拍的呼气,身体向前弯曲,将手放于脚上,前额触膝盖。重复练习三次或更多次数。
(三)
这部分探讨肩倒立在近代的演化,尝试解读肩倒立练习方法转变背后的原因。其中参考了瑜伽研究学者Eric Shaw的文章。
肩倒立的梵文名Salamba Sarvangasana第一次出现,是库瓦雷扬南达1924年在他创办的杂志上首次使用的。这个名字说不上有多古老。
但如果肩倒立就是Viparita Karani(今译“倒箭式”),那么它在15世纪的《哈达瑜伽之光》就已经出现了(“逆作身印”也即倒箭式身印,是十种身印之一)。
人们将肩倒立称为Viparita Karani,最早的证据是1898年3月27日的New York Herald (纽约先驱报),图中的男子可能是从辨喜或辨喜的弟子那里,学到了这个体式。这个肩倒立,就被称作Viparita Karani。
New York Herald 描述的肩倒立
辨喜被视为近代第一个向西方讲述瑜伽思想的印度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以为辨喜在西方教授的只是冥想和唱诵,没有教过体式。而New York Herald 报纸上的图片说明,他确实教过体式。这篇文章作者,是辨喜在美国的弟子Swami Kripananda,文中提到了Swami V,应该就是指辨喜(Swami Vivekan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