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谡是蜀汉安远将军、中参军。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随兄马良仕刘备入蜀。刘备临终对丞相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您要谨慎!”诸葛亮并未听取,以马谡为心腹。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定攻心之计,诸葛亮深以为然。
说起马谡之死,在人们传统印象中,马谡是在失守街亭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营帐前。这段典故来自于《三国演义》:当时魏军来势汹汹,街亭作为蜀军粮道,事关西蜀命运,重要至极。诸葛亮命马谡、王平,率领精兵两万五千余人于街亭抗击魏军。
然而,抵挡街亭后,马谡并未将诸葛亮的嘱托放在心上,放弃路口扎营,而是以“居高临下,退守可攻”为由,将营寨扎于高地。王平告诫称此举会导致魏军切断水源,到时我军必然危矣,马谡却仍一意孤行,屯兵山头。后来,又禁不住王平苦劝,便分给他五千兵士,让他路口扎寨。
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军赶到后,利用地势,一方对王平部猛攻,一方则对马谡部采取围而不攻、断其水源。就在王平与魏军苦战时,被困于高地的马谡,苦于没有水源,很快便士气大乱,将士逃降无数,在最终火攻下,马谡惨败,失守街亭。
而王平兵少,无法长时间抵挡魏军猛攻,遂败退兵。街亭失守后,蜀军前无据点,后无城池,处境非常危险,为此,诸葛亮只能放弃已攻占的陇右三郡,率军退回汉中。
其后,诸葛亮向刘禅请罪,自贬三等,而马谡则因抗拒军令,负荆请罪,被诸葛亮斩于帐前。全军无不悲痛,诸葛亮亦是痛哭,然,军令如山,为了严正军纪,他不得不这样做。本次表面为马谡之错,实则乃是诸葛亮用人过错,未听刘备告诫,重用马谡,导致此战惨败。
但《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存在着夸大虚构成分,我们不如看下正史《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看看真正的“挥泪斩马谡”是怎样的。
据记载:“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当时马谡战败后,并未选择归营,而是逃往别处,而当时的长史向朗则故作不知,被诸葛亮贬去官职,直到诸葛亮死去,向朗才重新回归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