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史·成祖本纪》
虽然永乐大帝朱棣是朱元璋的子嗣,但他并非长子(也有说法为其生母并非马皇后,那就是也非嫡),按照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看,这皇帝的宝座怎么也轮不到朱棣,但他偏偏“运气”比较好。
如果朱标还在,朱棣是肯定争不过朱标的;但问题是朱标去世了,还没留下嫡子,只有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帝王教育的庶子朱允炆。在朱元璋去世的时候,朱棣已经通过南征北战羽翼丰满,相比起来建文帝朱允炆实在不够看。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朱棣干脆带着大军打到南京,直接夺了侄子朱允炆的大位。朱棣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所以更加勤政治国,立志要做个好皇帝,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错。
我们都知道朱棣在军事方面的实力是非常强劲的,但除此之外他在政务方面也很有一手。他进一步改进了明朝的一系列政策,组建了内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种种举措加起来使得他在位期间,大明朝的国力蒸蒸日上。
除开发展本国经济以及对周围国家采取武力震慑外,朱棣还希望能将大明朝的强盛传达到海外其他国家,宣扬一番国威,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之事。然而表面上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但实际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这些年史学界却一直没有定论。
第一种说法认为,郑和船队出行的确是出于军事上的目的。十四世纪,中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名叫帖木尔汗国的强大草原国家,他们脱胎于西察合台汗国,其主体民族为突厥人。帖木尔汗国军事实力很强,突厥人也非常尚武,他们是盘踞在大明朝西北的强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