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华(1994年当选)
林华(1913.06.24-1997.03.11).石油化工专家。上海市人,原籍江苏省无锡市。1936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吉林化工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计划委员会咨询组副组长。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开拓者之一。在延安创建了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工业,对军工作出很大贡献,获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英雄称号;组织恢复和发展东北化学工业,制定了吉林化工发展规划;组建我国第一个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兰化公司;组建金山、辽化、天津、长寿等石油化纤厂;组织参与攀枝花、金川、包头等三大共生矿的开发建设和综合利用,组织考察西北、西南水电资源。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顺丁橡胶、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专著2本。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院士
1913-1997,江苏无锡人,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林宗虎(1995年当选)
林宗虎(1933.05.13- )热能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导。曾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在热能、核电、石化等工程的重要理论—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在气液两相流方面,创建的林氏公式,被国际上推荐为最佳式,并被收入国内外6本著作,被引用数十次。首先对U型管内两相流体压力降型脉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创建其计算程序和脉动判别法并解决过电站锅炉严重脉动问题。创建了3种两相摩阻计算法和一种截面含汽率计算式被广泛应用。在沸腾传热方面,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时的沸腾传热计算式。开拓了传热研究新方向。在多相流测量方面,首先解决了用一个元件同时测定两相流量和组分两个参数的国际难题并得到专利和应用,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及中国专利12项。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著作有23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宗虎院士
1933-,浙江湖州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林尚扬(1995年当选)
林尚扬(1932.03.16- )焊接专家。福建省厦门市人。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曾任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曾兼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市科协主席,黑龙江省老年科协第一副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秘书长。
50多年来针对国家的需要,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线。60年代研发的4种强度级钢焊丝,用于大型电站锅炉汽包和化工设备的焊接;70年代发明的水下局部排水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技术,欢迎加入林氏总群用于海上钻井/采油平台等海工设施的水下焊接,焊接的最大水深达43米;80年代发明的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技术,曾用于世界最重的加氢反应器(2050吨)和世界最大的8万吨水压机主工作缸的焊接,焊接最大厚度达600mm;90年代研发了推土机台车架的首台大型弧焊机器人工作站,并积极推进焊接生产低成本自动化的技术改造;2000年以来在大功率固体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技术方面取得5项发明专利,为企业用激光技术解决诸多部件的焊接难题,促进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焊接的超高强度钢的屈服强度超1000MPa。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成就奖、国际焊接学会巴顿奖(终身成就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