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先做了SWOT分析。我的优势是比别人更善于思考和反省。在学校时,我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会反省自己的得失。我在想是否会有一种工作模式类似于咨询,而这种工作在未来10年、20年始终可以不断地帮自己增值,帮自己积累经验,我知道SALES可能做10年就要换到一个新的领域。
我当时没想过做管理,当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职员的角色,再三考虑后,我觉得HR这个职业可以给我一种时间上的积累,然后我就选择去了当时的A公司(知名网络公司)。
2005年,A公司的管理体系还很混乱,内部HR有科班背景的很少,他们多数是技术出身,是根正苗红的内部人,对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有很好的认识,但是对HR专业知识确实比较欠缺。因此,公司从外部聘请了HR高管并制定了各类手册,如绩效手册、招聘手册、培训手册等,下面的人照着执行就可以。
2008年A公司上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间层需要大换血,HR体系逐渐健康起来,上市后,HR体系已非常完善了。
当时,公司的HR团队有150人,如何在这150个人中脱颖而出是我当时一直考虑的问题。团队中有来自世界五百强的HR,有在公司做了五年以上且各方面非常优秀的资深员工,脱颖而出非常困难。
那时,我又重新做了一次SWOT分析,我在想我的出路在哪里?我是该继续留在A公司,还是去外面拓展新的天地?
后来,我获得了一次内部轮岗的机会,代表公司到西南某省分公司做HR负责人,我为分公司建立了HR体系,实现了分公司HR管理的从无到有。
这个机会给我的感触是,我的能力施展不出来,就说明这个岗位不适合我。A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想往上走,就要接受外派。后来四川大地震,我觉得呆在那边不安全,便申请回杭州,这时杭州总部的HR有两百多人,想出线更难,所以我决定走出去看一看,到了第二家公司——某会计师事务所B。
当时选择B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进知识密集型和服务型企业,B符合,所以就去了(杭州不可能大力发展制造业)。在B面临做事还是做人的问题,在A需着重考虑做事,在这边则需多考虑如何做人。当时最大的感受是效率很低,一个e-HR项目开展了一年半还处于需求调研阶段,效率很滞后。后来跳槽去了某网络公司C。
当时感觉C像2003年的A,是不错的机会,而且职位也有提升,所以就去了。在C的时候观念上有一些变化。在A工作的时候,最早带我的这批HR MANAGER,向我传授了很多管理上的经验,不断地在我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印证。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做管理者并不一定要在专业技能上达到非常优秀的程度,管理是通过人来解决问题的。其实他们能做到HR管理者,并不是因为他们的HR专业技能比别人强。
企业的组织结构多呈金字塔型,高层做得最多的是决策,中层做得最多的是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基层做得最多的是执行。
如果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工作,组织难以取得进步,只有基层在执行的时候能够理解中层制定方案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执行。中层在做系统解决方案的时候,也要知道高层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策,他的战略、目标、愿景、使命是什么,我的系统解决方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中层才能往高层走,实现流动。
以上是我这几年的一些从业体会。
关注私信“资料”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