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所有这些正道的光视频的创作都符合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用很荒诞的行为逻辑去做一件善良的好事。
配乐,把头前倾走路等等,都属于用来强化印象的特征。
但是荒诞才是这种视频的内核。
如果拍得很符合逻辑,反而就没内味了。
正常来说,即使你要提醒一个路人他的凳子上很脏,用得着冲上去拿袖子擦吗?
即使你要帮助一个盲人过水沟,用得着趴水里让他踩上去吗?
严格来说,做出这种沙雕行为的人或许才是脑补弱势群体。
而且这些视频里一定会有一个鞠躬致意的场景,配上慢放镜头般的离场,魔性的配乐,以及不知道哪个老铁最先发明的头先走的走路方法,整个画面就变得特别有话剧般的张力。
其实就是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仪式感,逻辑被放在了仪式感之后,以至于这些视频整体上会显得比较弱智。
当然,也可以自信一点,把显得去掉。
我把这些正道的光的视频看上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它们非常沙雕。
但是转念一想,我又觉得这些视频能成为一个共创的主题,产生无数衍生作品,应该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吧?
或许就像黑人抬棺一样,在看似沙雕的外在下,其实有着非常哲学的生死观和人生观在里面。
于是我把那个收藏夹又看了一遍,惊讶的发现,
它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沙雕,但实际上真的非常沙雕。
4
但是沙雕不沙雕根本不重要,它们能火起来,并不需要自身有什么样的内涵,而在于观众怎么去解读它们。
“正道的光”这样的视频的意义,是在观众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产生的。
这才是真正的共创。
我们之所以会喜欢看这些视频,其实原因有很多。
最直接的也是最浅层的那些,是技术原因,例如黄渤这首歌也确实挺好听的,再例如鹅步真的沙雕,我至今学不会视频结尾的鹅步怎么走,走起来像鸭。
嘎嘎嘎。
再深一点的原因,就是确实看得爽。看视频肯定还是奔着收获快感来的,而这些视频很多也的确拍得特别喜感,土味中又带有一丝丝创意,甚至就连弱智的方式,都显得清新脱俗与众不同。
固然,这些视频的情节设计极其不合理,极其脑瘫,但是在嘲笑这些土味脑瘫的时候,观众是可以收获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的。
就好像以前有个段子,说为什么《小时代》才是适合每一个人去看的电影,因为对于《小时代》的受众来说,可以欣赏电影本身,看得津津有味;
而对于非受众来说,则可以通过吐槽这部电影,获得智力上的愉悦,同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吐槽,本身就是视频的卖点。
审丑,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