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漳州古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很多影视剧如《云水谣》、《海峡》等都在漳州古城取过景。
走入漳州古城,古城的面积并不大,很快就能走完。但你一定是舍不得快走的,因为它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值得一看再看,好好记住。
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形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完美地融入在了漳州这座小小古城里。仔细听,那些建筑、 长街、曲巷仿佛都在吟唱着过去的传说和故事。
沿着古城的中轴线,可以走到香港路,这里也叫南市街。清末至民国初期,这里是漳州南部的主要商业街,商贸云集、十分繁华。
远远地就能看到两座宏伟的明代石牌坊尤为瞩目,在周围的红色建筑衬托下,它们好似顶天立地一般。“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的题书,则象征着旧时漳州人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
细细看来,这精湛的雕工与手艺,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逞多让。难怪这两座石牌坊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了。
香港路两边是典型的闽南骑楼式建筑。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这种建筑形式连接各家店屋的脚基,使之成为连续的走廊,从街道的一端可以一直通到另一端。
这样的设计可以挡避风雨,遮蔽太阳,给店家和行人打造一个凉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