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兵法天下【作品】
导读可以肯定地说:
- 他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战斗;
- 他的战场与众不同,是那个时代的整个社会;
- 他的武器正是他手中的一支笔。
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文豪”,他用自己深邃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他用犀利的文字,深刻地解读人性;他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写出了人的丑陋。
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人,希望他们站起来,不要再跪着,懵懵懂懂地活着。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他笔下,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那么多没有骨气的灵魂?那么多始终跪着,活得没有一点尊严的“愚民”?
先生非常的气愤,十分地生气,以至于用毕生的精力,希望能够通过文学去拯救当时的人们。- 他就是——鲁迅先生。
- 大多数人接触鲁迅,都缘于中学课本中他的杂文、短篇小说和散文,其实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有诗歌和翻译作品,应当说作品极为丰富。
- 我们很多人不太了解他的诗歌,应当说他很多的诗也都是经典,尤其是一首《自嘲》,更是充满了豪情壮志。
- 今天和大家分享他的这首古体诗《答客诮》,这首诗也是写给他刚刚出生的儿子周海婴。
- 所以鲁迅写得柔情似水,让读者深切感到鲁迅先生温情的一面,有“猛虎嗅蔷薇”的感愧,但同时又用铿锵有力的笔触直指人心。
创作背景《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在他《怀旧》一文中,曾经对于这首诗有过很详细的解读:鲁迅之所以写这首诗,那是由于儿子刚刚出生,先生非常喜欢,可是去他家里做客的客人,则是认为他太过于溺爱孩子了,为此他一气之下写了这首诗,旨在告诉那些人:他就是喜欢孩子,也要爱孩子,假如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都不好,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诗的第一二句,直抒胸臆,极为深刻,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即使是写这样的作品,一贯的“愤青”特色。-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对于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豪杰,一位父亲爱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说不是大丈夫呢?
- 鲁迅在这最后一句反问,可以说令这首诗立马充满了一种讽刺意味,这也正是鲁迅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
-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意思是说:你难道不知道吗?即使是山林中的狂啸的老虎,还不时要回过头来看一眼自己的孩子,不会让任何的动物去伤害它们。这两句显得让愤怒更上层楼,同时笔触更加人性化,当真是直指人心。
- 人都具有其两面性,当然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这首诗表面上看似春风化雨,表达了作者的舐犊之情,让我们看到了他亲情的一面,在先生的作品中实属罕见!
- 然而,先生最为令人感动之处是一种“精神”,它鼓舞了许多人,使得我们从他的文章中,以及他的诗歌中,最是能够感受到他的一片真诚,以及对于人性深刻的剖析,他往往写得极为深刻,也很是深沉。
- 其实直到今天,他的文章和诗歌,依旧还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正如后人所言:“少年不懂周树人,一袭白衣救红尘。而今了却先生意,怎奈已奔黄泉去。”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读书本难,行文不易,头条有缘,文笔相见。若得认可,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我是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境界。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