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的古义是什么,盗窃乱贼而不作的贼的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18:38:25

一、《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一览表

文学常识

编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 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个人对社会、社会对个人以及人尽其力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不过大同社会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修养到达相当高的境界就可以实现大同社会。

作品简介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创作背景

此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字音

与(jǔ)能、矜(guān)、男有分(fèn)、力恶(wù)其不出于身也

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重点词语

  1.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 为:是,表判断。
  3. 与:通“举”,选举,推举。
  4. 修:培养。
  5.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6.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7. 孤:幼而无父的人。
  8. 独:老而无子的人。
  9. 废疾:残疾人。
  10.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11. 归:指女子出嫁。
  12. 恶(wù):憎恶。
  13. 藏:私藏。
  14.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 作:兴起。
  16. 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闭:关闭。
  17. 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古今异义

【大道】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

【归】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孤独】鳏寡孤独。古义 :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乱】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贼】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古义 :害人。今义:小偷,窃贼

【作】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

【是】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⒊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⒋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⒌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能*人。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⒊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⒋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⒌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能*人。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行文思路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

(1)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2)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主旨归纳

《大道之行也》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艺术特色

一、层次清晰,有条不紊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

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6]

二、排偶句式的运用

文章的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理解性默写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问题探究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9、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教材习题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造成铺排效果,増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虽有佳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大道之行也》中的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时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一一相对,但句子结构、表意风仍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这些对偶句的铺排效果和气势,与《虽有佳肴》略同。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不独子其子

3.男有分,女有归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盗窃乱贼而不作

1.教学:教与学。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2.子:子女。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3.归:女子出嫁。现代汉语中用作“返回”“归还”“由”“属于”等意思,均由“出嫁”这个本义引申而来。

4.货:财货。现代汉语中一般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

5.贼:伤害。现代汉语中般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算劳苦也难有成就。(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3.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4.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

(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