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信号局
新西兰:事实上,这个在我们现在国人眼里风景如画,奶粉灵魂之地的国度,却是作为“五眼联盟”之一,它就是个工具国一样的存在。如同英国唐宁街办公室里的一部电话机而已。
1948年,新西兰海军部重新启用怀乌鲁监听站。在以后三十多年里,怀乌鲁监听站一直接收来自墨尔本的指示,并在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的操控下,成为覆盖太平洋与东南亚地区的监视中心。新西兰实际上都是在澳大利亚的领导下行动的。1949年,新西兰在惠灵顿成立联合情报局。该局参照澳大利亚国防信号办的结构框架,设置了情报分析员、行政和通信官员等职位,由军人担任。实际上,它所收集的信息大部分与新西兰无关,主要是为满足英美两国的需求。设备的定期更新也由英美负责,以便跟上曾经的苏联,今天的俄罗斯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该监听站的工作人员由英国负责培训。
1955年2月15日,新西兰联合信号组织成立,受国防参谋长管辖,统管新西兰所有电子情报工作,由专人负责(任期三年)。该组织还负责怀乌鲁监听站的运行(在越南战争期间,怀乌鲁监听站的作用显著,其情报、技术和行政团队得到高质量发展):同时,为驻外(包括墨尔本)的军事部门(舰队)输送情报人才。至此,新西兰的情报活动正式被纳入"英美情报共同体"。1977年,新四兰政府通信安全局成立。不同于军人占主导的澳大利亚国防信号局,该局主要参照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的模式,很多职位由文职人员担任,且与美国的关系更为紧密。
1982年,怀乌鲁监听站的工作移交给新建的唐伊莫阿纳站。
1984年,《英美协议》成员在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召开会议,讨论信息通信系统的升级。会议还有另一议题:将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的行动纳入美国国家安全局主导的全球情报网络。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希望在南太平洋地区设立新的卫星通信监听站。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与澳大利亚国防信号局的负责人各自努力游说本国政府满足美国这一需要。
1989年,新西兰怀霍派基地建立。该基地拦截的信息经筛选后传送给由总理直接管辖的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这个也能侧面说明,新西兰为啥禁用中国的华为5G设备了吧。
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其他一些与英美结盟国家的情报机构也小范围地参与了英美情报网络,这些国家包括德国、丹麦、希腊、意大利、日本、挪威、韩国、泰国、土耳其等,某些国家甚至成为《英美协议》的"第三成员国"。
由于高度的机密性,"五眼联盟"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都不甚明朗。各国当初签署协定结成联盟,其公开目的是在冷战背景下交换信号情报。根据协定,成员国之间互派联络员,常驻于彼此情报部门。例如,美国在英国伦敦及政府通信总部所在地切尔滕纳姆各设了一个特别联络处。
英国则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米德堡派驻了一名联络官。但不久之后,美国迅速成为该联盟的主导成员。它无所顾忌地施行和滥用歧视性规则与做法,其他成员国则被迫调整其情报程序,并使用由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的情报设备,美国因此能不露痕迹地侵入其他成员国的设备,轻而易举地获取它们收集的情报。比如,美国在英国奇克桑德兹的设备始终监视着盟友的通信;美国驻伦敦大使馆则收集着白厅街的数据,而白厅街是英国众多军政部门的所在地。可见,在"梯队行动"下,没有真正的盟友。
各成员国信号情报机构通用的运行规则、程序、目标、设备和方法详述于以下文本中:《信号情报国际规范》、《通信情报安全规范》以及明确任务分配的《信号情报联合行动名册》。实际上,各成员国在该联盟协定中的地位并非对等,比如地面监听站截获的信息在交换时不得不受制于其中一方的优先权规则。一方面,美国在联盟中居主导地位,其他成员国投入人力、物力,向美国输送来之不易的情报。另一方面,美国将通过其空间技术拦截而来的情报视为国家财产严加保护,除非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出申请,否则其他成员国难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其中英国的地位较其他三国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