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1940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就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进行了最高层的秘密磋商,讨论建立优先互惠的情报合作关系。
1943年5月,双方秘密签署《布鲁沙协定》,即最初的《英美通信情报协义》。美国彼时与其英国盟友一样,对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不断扩张感到不安。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美国宣布参战,“太平洋战争”正式打响。英美决定扩大现有的双边协议。
二战结束后不久,1946年,英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多次秘密会谈,旨在协调彼此军事情报,各地区共担责任,支援经济中落,正在战后重建的英国,以此达到保卫和捍卫英联邦的目的。
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加、澳,新加入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主导的"英联邦信号情报组织"。
由此,《英美协议》虽只有英美两大国签署,但事实内容里是一份涉及五国的协议。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该协议又衍生出多份附件。美国为"第一成员国";另外四个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则从一开始已结盟,被视为"第二成员国"。
在此框架下,美国国家安全局(1952年正式成立,从美国武装部队安全局撤裁改组而来)负责监听中南美洲、苏联东部(即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部分)、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英国政府通信总部负责非洲、苏联西部(即乌拉尔以西的欧洲部分)及欧洲其他地区;
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负责西太平洋地区;
澳大利亚国防信号局(澳大利亚信号局)负责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地区;
加拿大通信安全局负责苏联北部、高纬度地区和极地地区。
图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一个办公地点
加拿大:作为英联邦成员国,在与英国建立情报合作后,也开始和美国情报机构接触。1948年至1949年,加拿大与美国达成了多项双边协议(如《美加协定》),确立了美加通信情报合作。双方联手收集、处理和传输除美国、英国和英联邦外其他国家的通信情报。1950年,美加两国海军签署了一项情报合作协议。至此,加拿大正式成为"英美情报共同体"成员。
澳大利亚:同样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且是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于1947年,澳大利亚在墨尔本成立信号情报中心,即国防信号办,后更名国防信号局,现名为澳大利亚信号局。该局以珀斯和卡巴拉两个监听站为据点,统筹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锡兰(现斯里兰卡)和中国香港的情报行动。1949年至1950年,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与澳大利亚国防信号办展开联合行动,以新加坡为起点,监视东南亚国家。1974年,距离达尔文几公里远的肖尔湾接收站接手该行动,主要目标锁定在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