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习意识流技巧的注意事项
由于意识流技巧源于意识流小说,而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是植根于西方社会土壤中的。它的哲学基础是詹姆士的“意识流动”说、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因此,我们在借鉴这一技巧时,应注意摒弃那些猥琐、颓废、变态、神经错乱、晦涩难懂的消极因素,吸取其合理的内核,为发展我们的写作事业服务。
四、“辐射”的写作技巧
1、“辐射”技巧释义。
所谓“辐射”,是指“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现代汉语词典》),物理学上用来表示热、光线、无线电报等的传播方式。
【划重点】 在我们的写作中,借它来说明一种类似物理传播方式的表现技巧。
这种技巧,经常从一点出发,分别向各个方向展开叙述描写。如果这“一点”就是“辐射点”的话,那么伸展开去的叙述描写就是“辐射线”。通过“点”与“线”的聚集和伸展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的复杂,表现出我们(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刻。
2、作品中“辐射图”的排布,有各种不同的情形,体现了辐射技巧运用中的多样化特点。
(1) 有的作品的辐射点是一个复杂的事件,围绕这一事件而展开的多方面的描写,就象一条条辐射线从辐射点伸展开去。
作品分别对各条“线”上——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和所作所为,去展开逐一描写,让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多侧面、全方位地得到表现,从而体现出一种历史的真实性,表现范围的广阔性和对事件把握的深刻性。
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徐志耕),就是运用辐射技巧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例子。
作品以1937年12月13日——这个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惨案的灾难性日子为中心,向外辐射出了若干条线。通过对各条线上人们共同遭遇的描写,一方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展示了中国人民蒙受的巨大灾难;另一方面,揭示出中国人民以及爱好和平的人们那种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历史的真实去告慰遇难者和警醒后来者。
作品正是通过多线条的描写,真实、准确、深刻地再现了那个重大历史事件。
(2) 有的作品,在用辐射技巧来谋篇布局时,更侧重于心理剖析,更侧重于揭示特定人物——在特定情势下微妙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作品的“辐射点”,实际上就是作品中的人物自身,“辐射线”就是人物因此物此景而引发的联想。
【划重点】 这种情形与意识流有相通之处。“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自由联想,而这种情形的“辐射线”也是一种自由联想。它与“意识流”不同的是,意识流的自由联想有单线条和辐射式的区别,“人物因此物此景而引发的联想”才属于辐射技巧的运用。
王蒙的《相见时难》,写主人公重游故居引发的怀旧联想,开始是单线条的,即由收音机联想开去;后来的联想,则是从现在跳跃到五十年前,又从旧北京跳跃到了美国,然后跳跃到现在——呈辐射状,辐射点即主人公。王大师娴熟地运用“辐射”的写作技巧,把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大家可以上网去搜索阅读、体会一下)
(3) 有的作品,是以某物作为情感的寄托,由此生发联想开去,形成一个抒情的网络,这也可视为辐射技巧的运用。特别在散文写作中,这种情形比较多见。
比如,秦牧的散文《土地》,就是由土地联想开去,从古到今,由今及古。既有对古人的追思,又有对现实的描绘;既有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的控诉,也有对捍卫祖国土地的人们的赞美。
土地——成了文章的“辐射点”。一个个的联想,犹如一条条的“辐射线”。“点”与“线”的有机统一,使作者对于土地的深厚感情得到了尽情的抒发。
3、运用辐射技巧进行谋篇布局时的注意事项:
(1) 对“辐射点”和“辐射线”关系的辩证把握。
“辐射点”既要能够约束得住每条“线”,又不能限制太过死板。如果约束不住,让各条线自由发展、各行其是,那你写出来的作品势必杂乱无竟;如果限制得太死,各条线又得不到合乎逻辑的延伸、发展,那你写出来的作品一定拘谨呆板,也就体现不出运用这种技巧的优越性了,呵呵。
(2) 在排布“辐射图”时,要注意每条“辐射线”的个性特点,显示出在“图”中的独特地位。特别是以某一事件为中心的“辐射图”,更要选择和安排好每一条“线”,才有利于立体地展示事件的全貌。
即使是以联想为“线”,也要显示其不同的色彩,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不同变化。
(3) 辐射技巧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离开这一点,再美的“辐射图”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于“辐射”这种现代写作技巧,必须从表达的总体需要上去加以选择和运用。
谢谢大家阅读,下一堂课,我们共同学习“淡化”和“荒诞”的现代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