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1年,原名森布尔的蒙古族少年韩磊,拿着母亲给的200块钱,到北京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结果,他被虐得很惨。
韩磊最喜欢的钢琴、黑管、打击乐,哪个都不肯要他,万般无奈,13岁的他只好委屈求全,上了自己最不想去的长号班……
好在老师是著名长号教育家胡炳余,韩磊在名师指导下,每天天刚亮就去教室,固定练8小时,嘴没吹肿绝不停歇。此外,自己私下每天还练3小时钢琴。
由于长期吹号子,韩磊连胡须都没长,嘴巴上永远红着一圈,像刚用嘴唇嘬了瓶盖……有时累到极点,饭点吃饭时,他连白面馒头都嚼不动……
那时的韩磊心里憋了一股气:不能让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钱白费。毕竟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母亲也只是幼儿园老师,家里供他学音乐很吃力。
韩磊的努力没有白费,连37分钟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他都能弹得行云流水。于是1988年,他被选中随中央音乐学院青少年交响乐团出访西欧。
第二年,21岁的韩磊毕业回到家乡,顺利进入内蒙古歌舞剧院,成为一名正式的长号演奏员。但这份体制内的工作,并没有让韩磊体会到“铁饭碗”的乐趣。
内蒙古歌舞剧院条件落后,一年到头接不了几场演出,韩磊没想到自己学有所成回到家乡,找个工作却连养家糊口都很困难,更别提心中的音乐梦了。
于是,“铁饭碗”在韩磊怀里抱了仅仅1年,他便再次北漂,跑到歌厅当起了驻唱歌手。本想多赚点钱缓解经济压力,不料竟就此扭转了他的命运。
二、
那个年代,北京有许多“好嗓子”出没在歌厅。吴秀波是和平House的头牌男歌手,满文军是台湾饭店的头牌,韩磊也越唱越好,很快成了香港美食城的头牌。
一般情况,韩磊一晚能挣百来块钱,运气好,多人点歌时,一晚能挣150左右。
1991年,23岁的韩磊在恩师胡炳余推荐下,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大型歌唱比赛《新人新声》。一共3场比赛,韩磊第一场比赛时,有15位评委打出了满分。
本来,韩磊的出场顺序位于中间,可他那嗓子一出来,整个场子都沸腾了,台下两万多人都在欢呼和鼓掌。
由于韩磊表现太过惊艳,韩磊之后的选手观众反响平平,后面两场比赛时,主办方只好把韩磊的出场顺序挪到了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