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门打车,遇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路上师傅开着电台,里面播放着一首首流行歌。
前两首歌都还好,但当出现告五人的《爱人错过》时,师傅的表情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当歌曲第二遍唱到,“*没有告诉你,撞到人要说对不起,本来今天好好的……”
师傅忍不住笑出声来:
“现在的歌都是怎么回事啊,调子是不错,歌词乱七八糟的,还不吉利。”
我笑着附和了一句:新产物,年轻人喜欢。
其实师傅的这个反应,也折射出了音乐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一首流行歌曲,究竟是词更重要,还是曲更重要呢?
在以前,我们常常说,旋律决定歌曲的下限,歌词决定歌曲的上限。
没有好听的旋律,听众接触不到歌词,词写得再好也是白搭。
但旋律抓耳了,词不过关,观众也会很快听腻。
唯有悠扬婉转的旋律,搭配深刻的歌词,才能让听众反复咀嚼,最终成为经典。
这个标准放今天,似乎也同样适用。
比如去年年初《人世间》里雷佳演唱的同名主题曲。
歌词站在命运的高度,串联起了人生的无数瞬间,悲欢离合一幕幕涌现,让人情难自抑。
再比如张碧晨为《消失的她》演唱的片尾曲《笼》。
歌词里压抑狠辣的人性控诉,配上李木子绝望地摘下氧气面罩,以及朱一龙看着*B超照片,陷入癫狂的画面,你很难不浑身颤抖。
这两首歌曲的出圈,直接验证了歌词的重要性。
01、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华语乐坛迄今能称为上乘作品的歌曲,确实都有着一流的歌词创作。
再考究一点,细致琢磨这些歌词,它们又存在着五个层级的差别。
风格不一,却各有美感。
第一个层次,“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这些词,多数是标准的流行歌词,结构工整,讲究韵律,偶有金句。
代表人物为李焯雄、施人诚、林秋离、姚若龙。
比如“得不到的永远在*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这句话已经成为爱情圣经。
比如“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每个角落”,这样新奇的比喻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这句歌简化成了“人艰不拆”,以后甚至可能写进成语词典。
这些词人的缺点是过于依附于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