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然山的表述,或许是班固搞错了,也或许是今人搞错了,关于此问题的学术文章有很多,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这里暂不讨论。
但不管燕然山在哪,《燕然山铭》就在这里。
考古人员在拓取《燕然山铭》摩崖石刻。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燕然山铭》的考古发现引起了燕然山位置的争论,这也表明我们在汉匈历史研究中还有很多未决的问题。
比如,龙城在哪?
龙城在哪,一直是汉匈历史中一个持续关注而未决的问题,这次《燕然山铭》的发现,再次掀起了人们对龙城位置探索的学术热情。
根据史*载,窦宪、班固越过燕然山后,来到匈奴「龙庭」,并将其焚毁。
《后汉书》版《燕然山铭》中载: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这句话中的「龙庭」,一般被解读为「龙城」,其中冒顿与老上是西汉初年的两位匈奴单于。另外,「区落」指匈奴陵墓,「涿邪」指涿邪山,在今蒙古国内,「安侯」指安侯水,一般认为是今蒙古国内鄂尔浑河。
如今,《燕然山铭》发现了,那窦宪焚烧的「龙庭」在哪?
于是,人们根据《燕然山铭》的考古位置,对比文献记载的地理路线,对「龙庭」(或「龙城」)位置重新进行了一场众说纷纭的考证。
很显然,依然无法取得定论。
也许,单纯依靠语句简要的古代文献,很难准确定位龙城,这时,考古学的作用便体现了。
考古学与历史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二者又紧密联系,在研究中「互为辅助」。当人们还在依据《燕然山铭》的发现讨论「龙城」位置时,一项与「龙城」更直接相关的考古发现被推到公众面前。
2018年,中蒙联合考古队宣布一条同「发现《燕然山铭》」一样足以使中国人沸腾的消息,称他们正在发掘的三连城遗址,极有可能就是「龙城」。
三连城遗址又称和日门塔拉城址,属匈奴时期城址,年代测定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城址中亦发现有约公元5世纪前后的柔然墓葬(可能或是丁零、高车等族)。城址因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Arkhangai)乌贵诺尔苏木(Ogiinuur)和日门塔拉(当地小地名)而得名。
三连城遗址有三座城址并排排列,各相距约100米,因此被称作「三连城」。
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但其后并未取得较大的考古进展,直至2014年至2018年,中蒙联合考古队再次对三连城遗址进行为期5年的系统发掘。
三连城遗址全景航拍,由三座城址相连组成。
图片来源:新华网/内蒙古文物研究所提供
三连城遗址周边发现有大量匈奴贵族墓葬。而最重要的发现,要数2017年开始重点发掘的位于中城中心的一处大型建筑台基。
这一建筑台基初步被判定为祭祀所用。更为蹊跷的是,三连城城址中并未发现居住建筑,及其他生活、生产活动遗迹。
这引起了人们对三连城性质的遐想:它可能非匈奴人定居所用,而是专供祭祀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