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承继大唐帝位后,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先后任用贤能的姚崇、宋璟为宰相,辅佐国政,除弊兴利。
随之,大唐王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富民强的良好局面,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开元之治”。
到了开元后期,随着唐玄宗的骄傲怠惰,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危机开始越来越多地滋生、发展着,并最终导致并大唐王朝走向衰落。
不管唐玄宗一朝由盛世转入衰世的原因有多少,下面的这两大因素,应该是最重要的。
一、信用奸佞,怠于政事。
“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后,唐玄宗渐渐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纳谏如流,开始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贪图享乐。
唐玄宗(画像)
他喜欢朝臣们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对张九龄、裴耀卿等贤能的朝臣,不再感兴趣;对那些拍马溜须者,渐生好感。
于是,一批投机钻营的小人得到提拔、受到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辈,相继成了李隆基的宠臣。
1.奸滑李林甫。李林甫先是在宇文融的引荐下,登堂入室,做了御史中丞。后来,通过巴结宰相何休和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当上了宰相。
成为宰相后的李林甫,为了及时知晓唐玄宗的言谈行踪及内心想法,就设法笼络、收买李隆基的随侍近臣。
这样,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当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时,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跟唐玄宗想的一样。
李林甫与唐玄宗(漫画)
有如此乖觉的臣子侍候着,唐玄宗感到很舒服,认为李林甫既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等时不时直言犯谏者强多了。
于是,李隆基越来越信任李林甫,李林甫也就愈加有恃无恐。
为了闭塞唐玄宗的视听,掌控朝政大权,李林甫把负责进谏的官员们召集在一起,直言不讳地说:“今明主在上,臣将顺治不暇,勿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李林甫告诉他们,面对圣明的皇上,你们只要听说听道就行了,没必要多嘴多舌。否则,就会像仪仗队中乱叫的马匹一样,将被弃之不用。
从此,谏官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再向唐玄宗提什么工作建议。
当时,镇守边关的将帅都选用忠厚名臣。其中的功绩显著者,往往可以晋升为宰相。
李林甫为了自己的相位长保无虞,就建议唐玄宗任用出身低微的少数民族将领做边关统帅,并举荐了不断讨好自己的安禄山。
安禄山(剧照)
不明就里的唐玄宗听后,认为李林甫言之有理——省的那些汉人将领从边关回到朝廷后,随意指责政务,令人讨厌。
于是,安禄山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最终结束了李隆基的帝王使命。
2.地痞杨国忠。一度与李林甫为奸的杨国忠,早年是个地痞无赖。
杨玉环由寿王妃成为唐玄宗的宠妃后,不止她的近亲们得到了封赏,杨国忠这个远房堂兄,也跟着她沾了光,有了接近唐玄宗的机会。
当唐玄宗听说杨国忠精于掷骰赌博之术后,就时时召他入宫,与之一起消遣娱乐。
为了能让杨国忠名正言顺地出入皇宫大内,随时伺候自己,唐玄宗就封他为金吾兵曹参军。
后因杨国忠赌技高超,屡屡让唐玄宗玩得开心、尽兴,其官位便不断得以提升——由户部度支郎中,而监察御史,直至成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