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武则天(624―705)退位后,唐中宗、唐睿宗统治期间政治局面动荡不安,朝中官场作风娇奢浮躁,直至唐玄宗(李隆基)继位才结束了这种动荡局面,为了维持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唐玄宗采取诸多措施,促进了政治稳定清明、经济繁荣的发展,国家各方面能力提到提升,达到顶峰,并进入全盛阶段。在当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提倡节俭是唐朝开元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
唐朝李隆基统治的开元时期,达到历史的顶峰,经济进入了高度发达,农业稳定发展,商品贸易也进入空前自由频繁的阶段,经济实力位居世界之首;政治稳定,朝廷之中少有奢靡浮躁的作为,唐朝的版图也有所扩大;文化艺术领域达到了一种空前绝后的高度发展阶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唐朝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当时唐玄宗崇尚节俭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
开元盛世局面之所以出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出现的伟大成就,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创造,尤其是当朝帝王的统治的成果,一个朝代的兴衰、繁荣与否,与当时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方式和精神理念是密切相关的。唐朝之所以出现国势一派大好局势,是因为统治者一心朝政、关心黎民百姓,崇尚节俭。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总结过往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倡导节俭,大力采取并一系列有效措施遏制原有的奢靡之风,节约开支,充实国库进而使唐朝达到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本文将从崇尚节俭的精神入手,分析唐朝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唐朝疆域图
提倡节俭的原因以及其重要性《旧唐书》记载:"自古帝王皆以厚葬为诫,以其无益亡者,有损生业故也。近代以来,共行奢靡,递相仿效,浸成风俗,既竭家产,多至凋弊。然则魂魄归天,明精诚之已远;卜宅于地,盖思慕之所存。"
历朝历代崇尚节俭、力戒奢侈的皇帝,其统治大都达到一个较好的局面。周武帝宇文邕(543―578)生活俭朴,体恤黎民百姓,勤于国家大事,克勤克俭,改掉民间众多奢靡繁缛的不良习俗,曾有史学家评论他说,宇文邕勤于思考,一心管理国家正式,更重要的是与百姓一起生活勤俭节约。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历朝历代都信奉的理念,唐太宗李世民、崇尚节约,关心百姓疾苦,在其统治期间出现数次蝗灾,李世民下田视察,亲自考察情况,后宫嫔妃的衣服也是极为节俭,当时,百姓生活富足,家家都有余粮。
唐朝,从武则天继位之后起,到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前,朝廷大部分人铺张浪费为常态,武则天喜欢享乐,李显和韦皇后,更是达到了爱财如命的地步,太平公主也是一个毫不节俭的人,在之前这些不尚节俭帝王的统治之下,朝廷大臣甚至黎民百姓都难免养成了一种铺张、浮躁的风气,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这显然不利于唐朝走向繁荣。
唐朝皇帝世系顺序图
图表说明:圈内的序号是帝王的继位顺序,右侧数字是年龄,下方数字为在位时间,横向是兄弟关系,纵向是父子关系。
农业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历朝统治者奢靡的作风,有损王朝经济;由于佛教兴起,过多建立寺庙,浪费大量土地和国家钱财,对于一心统治王朝,建立伟业的唐玄宗来说,这是一大错误,必须树立勤俭节约理念,才能更好地维持经济运转,使国库充实,促进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作为唐朝的第六任皇帝,李隆基吸取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发觉奢靡之风盛行是历代帝王奢靡的结果,他认为这样的风是影响国势向好发展的重要因素,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甚至对政治统治造成重大影响,这对国家局势的发展极其不利,于是下令颁布一系列措施以遏制这种奢靡之风。
玄宗贵妃图
以节俭中心的措施虽然唐朝的皇帝信道教,但由于从北朝到唐朝初佛教一直都处于很高的地位,尤其是从玄奘带山佛经之后,佛教又一步兴盛。将近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大批寺庙接踵建立,随之而来的大批无所作为的和尚和尼姑,致使国库钱财大量支出,再加上皇亲国戚的铺张,占据大量土地,如此下去,势必造成国库空虚,进而导致唐王朝一步步地走向衰败境地。
对于寺庙所浪费资源方面,唐玄宗李隆基下定决心强制拆毁全国多余的寺庙,勒令部分和尚尼姑还俗,减少国家经济开支,参与国家建设以增加国家的人力资源。接着,政府对被拆除寺庙的原有土地进行再次分配,把土地分给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给与贫穷百姓食物和衣物,以促进农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