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报》通过微博点赞一名广西玉林市的10岁男孩,短短5个字:技多不压身。
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得到《人民日报》的称赞呢?原来广西玉林的10岁男孩罗文源,5岁开始跟父亲学修电动车,已经学了5年了。如今逢周末就到叔叔店里帮忙。常有顾客夸赞他技术好。
看到罗文源熟练的修车技术,有网友评论:10岁时我在干吗?
别说10岁了,很多成年人都不懂维修,家里的电动车、马桶、门锁等坏了,除了找师傅帮忙没有办法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修车并没有耽误他的学习,罗文源一般都能考95分左右,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五名。
叔叔介绍说,罗文源学会修车后性格也变好了,对人更有耐心了。因为要帮别人修车,也更有责任心了,对自己要求也更高了。
不但动手能力强,还有耐心、责任心,学习成绩优秀,所以,连人民日报都赞他“技多不压身”。
在惊叹之余,不由得好奇,动手能力这么强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特意强调了孩子的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等实践活动。
鼓励孩子去实践并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劳动意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动手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大有用处。
一、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聪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过“手脑并用”的理论,旨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自身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为唯有让孩子多动手动脑去实践,他们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瑞典的神经生理学家麦蒂博克斯托姆教授的有过一段这样的陈述:
在我们的手指尖上有非常密集的神经末梢,因此指尖的辨别力几乎可以和眼睛一样敏锐,如果在孩童和青少年时期我们的手指得不到使用,这一丰富的神经网络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对大脑造成巨大的损失并阻碍我们的全面发展。
而对手进行各种动作的训练,实际上呢,使得大脑得到了锻炼与刺激,脑与手的联系和大脑的内部的联系都得到了加强,从而对改善脑功能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才能手巧。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越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二、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独立。
孩子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知道自己能解决问题,就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性更强。
曾有一个刷屏视频《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讲了一个中国留学生想让外国朋友尝尝番茄炒蛋,自己不会做,只好打电话求助妈妈。电话里教不会,妈妈只好凌晨四点起床,用视频指导这个留学生完成。
这就是很多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失去了最基本的动手能力。
而国外的父母则非常热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美国家庭一般都会有一个车库或地下室里边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节假日爸爸就会和孩子一起修理,或者亲手制作各种东西,在这样的熏陶和影响下孩子很小就学会了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