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总用有趣的语言形式给我讲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后来知道故事里有个修辞技巧叫顶真,即后一句的开头字词是前一句的结尾。不曾想,这个故事启发我去引导学生巧借"顶真"有序有趣地介绍事物,尤其是静态实物。
我们来看《西游记》四十五回,作者在介绍斗法“高台”时的一段文字:
抬头观看,那里有一座高台,约有三丈多高。台左右插着二十八宿旗号。顶上放一张桌子,桌上有一个香炉,炉中香烟霭霭。两边有两只烛台,台上风烛煌煌。炉边靠着一个金牌,牌上镌的是雷神名号。底下有五个大缸,都注着满缸清水,水上浮着杨柳枝,杨柳枝上托着一面铁牌,牌上书的是雷霆都司的符字。左右有五个大桩,桩上写着五方蛮雷使者的名录。每一桩边立两个道士,各执铁锤,伺候着打桩。台后面有许多道士,在那里写作文书。正中间设一架纸炉,又有几个像生的人物,都是那执符使者、土地赞教之神。
作者介绍高台,以空间为序,层次井然:先说高台的总体高度,再分别讲述高台“左右”、“顶上”“台后面”的布局 。在具体介绍时以某物件为参照物,妙用"顶针”句式,像链条一样,一一链接出其他物件。如写高台的“顶上”,以一张桌子 为由头,引出桌上香炉,再由香炉引出金牌,再由金牌引出牌上名号。再如介绍"底下"物件,以大缸为由头,用顶针一一链出杨柳枝、铁牌、牌上符字。这样的顶真运用,不但将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明了,更主要的是将各物件之间的空间关系交代得很清楚,有化繁为简的效果。我们在说明建筑物结构、屋内陈设、学校或小区布局等时,完全可以模仿 吴承恩的高妙的"顶真法"。
这种表达技巧更适合介绍静态的实体事物。
【教师下水】
进门左手边,一个鞋柜靠墙放置,柜面铺着一条褐色的布艺,布艺中间搁了一个花瓶,瓶中插有几株弯头竹。柜面右端平铺着一张练毛笔字的毡垫,垫上放了一本《心经》欧体字帖,字帖封面为蔚蓝的天空色,帖的前端放了一个白色小碟,碟里有清水,碟边缘架放着毛笔的一端。抬头向上看,柜上约40cm处墙上,挂着裱框的横幅,幅上写着隶书"淡泊明志"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