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洞都特别爱人儿
煎饼果子面必用绿豆面——精选出来的绿豆要泡一整天,用笊篱捞尽浮在水面的豆皮,半夜起来用石碾子磨成糊,还要醒发数小时备用。追溯天津早期煎饼果子制作方法,在1942年《津津月刊》第3期所载的《闲话天津》一文中,作者描写是:“法以绿豆磨汁,展成薄饼,中杂以小虾米及葱花,以平锅煎成,裹以馃子,或佐以面酱,味极甘美。”这应该是天津传统煎饼果子最本真的制作技法了。纯绿豆面是“正宗”和“老味儿”的必要条件,纯绿豆面摊出来的煎饼,温软,清香,不黏不腻,才是江湖的正统。
一勺绿豆面糊浇在鏊子(摊煎饼的那个黑色圆形铁台)上,推子一转,就推成了一张饼。圆圆的,中间略厚且完整,边缘稍薄而布满小洞。这些小洞,其实是绿豆面糊的身份证。绿豆面在韧性方面比不了白面,推子走,绿豆面却跟得磕磕绊绊,搞出很多小洞来。许多外地摊贩就改用更黏糊的白面做煎饼,殊不知那些磕磕绊绊的小洞才是正宗天津煎饼的ID。好在补洞的鸡蛋接着就来了,蛋液落在圆饼上,推子再一推,饼上便铺开了一层蛋的薄浪,许许多多的小洞就瞬间填被蛋液填满。“推拉勾转回立”,翻云覆雨瞬间,好么!现出一张饼,漂亮的弧线耀眼得好似和尚的头光,圆如满月薄似宣纸,豆香里浸出一股子醍醐灌顶的鲜味儿,与金黄色鸡蛋交相辉映,简直要把人生给照亮。难怪郭德纲在相声里说:“一口下去,绝了。这边吃,那边枪毙你爸爸都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