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有一位神秘作家。
他1992年开始用笔名驰骋文学界,但从不出席公众活动,从不接受线下采访。
直到现在,还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甚至连性别也没个定论。
2011年开始,Ta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连续发行了四本书。
这套书一上市,立刻在欧美掀起一阵阅读狂潮,后来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世界,销量达千万册。
出版社盛赞它是“女性史诗”,而它的改编剧《我的天才女友》,一经上演更是征服了无数读者。
这个作者是埃莱娜·费兰特,这套书就是《那不勒斯四部曲》。
书中的主人公埃莱娜和莉拉,以及她们的朋友们,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深陷于贫穷和暴力之中。
她们拼命读书,埋头赚钱,甚至试图借助婚姻改变命运……
她们的一生都在想方设法逃离糟糕的家庭,摆脱低贱的出身,追寻真正的自我。
有人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逃不开的魔咒,跨不过的鸿沟。”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的宿命。
1
原生家庭的烙印
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
主人公埃莱娜,有一个从小就喜欢的男孩,名叫尼诺。
尼诺出生在一个铁路职工家庭,母亲温柔,弟妹乖巧,而他自己又帅气聪明,本该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
但他却性格孤僻,待人冷淡,很早就试图脱离自己的家庭。
而这一切,是因为自己的父亲。
尼诺的父亲萨拉托雷,天性浪漫,文采斐然。
他丝毫不顾及自己已婚的身份,用一本原创诗集把无数妇女迷得团团转,等激情褪去之后又毫不犹豫地抽身而走。
一次,萨拉托雷和寡妇梅丽娜互生情愫,在短暂的欢愉过后,照例抛弃了她。
没想到,梅丽娜无法接受他的离去,竟成了一个头脑混乱的疯子。
她发病时便大喊大叫,甚至不停辱骂萨拉托雷的妻子,让尼诺觉得十分屈辱。
无奈之下,萨拉托雷一家只能连夜搬走。
从那以后,尼诺变得寡言,不愿同父亲交流,每逢家庭度假,他也总是找遍各种理由避开,一分钟都不愿和父亲相处。
尼诺曾坚定地说:
“父亲不断地背叛母亲,他是个伪君子,我会用我一辈子,用我的全部生命,努力成为和他不一样的人。”
尼诺努力践行诺言,他专注学术,勤于钻研,很快就成为学校里成绩拔尖的优秀学生。
然而,不断膨胀的*慢慢侵蚀了他。
他为了跻身学术圈,追求大学老师的女儿;
为了拥有出版社人脉,和已经是著名作家的埃莱娜交往;
后来更是在谋取议员的职位时,更是周旋在几个有权势的贵妇之间。
兜兜转转,最终他还是活成了跟父亲一样滥情的人。
有许多人如尼诺般,深陷在原生家庭的轮回里。
埃莱娜中学时曾交过一个男朋友,他是疯寡妇梅丽娜的儿子安东尼奥。
交往时,他总是无法自控地怀疑埃莱娜的忠诚,最终在胡思乱想中产生幻觉,变得跟母亲一样神经质。
小镇连锁肉食店的老板斯特凡诺,总是温和待人,风评良好。
但在婚后却变得喜怒无常,对妻子拳脚相加,只因他的父亲是个暴力狂。
有句话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
有多少人,曾奋力逃脱原生家庭的牢笼,努力追寻独立的自我,却在某个时刻才蓦然发觉:
原来,父母遗传给我们的,从来不止相似的脸庞,还有卑劣的性格,糟糕的习惯,贫穷的思维……
那些我们憎恶、恐惧的一切,从出生就写进我们的基因里,刻在我们的生命中。
原生家庭像影子般附着于身,你怎么也摆脱不掉。
2
原生家庭的“毒”
要用一辈子去解
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莉拉,是埃莱娜的莫逆之交。
莉拉同样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全家人都靠父亲的鞋铺过活。
她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三岁就开始识字,上学后心算的速度一流,全校无人能与之匹敌。
可她家里贫困,父亲无法支撑起全家的开支,便想让莉拉辍学回家帮忙。
然而,莉拉却渴望继续读书,为此她没少挨父亲的打。
有一次,暴怒的父亲甚至把她从窗口丢了出去,生生把她的一条胳膊摔断了。
毫无话语权的母亲,看到这一幕也无动于衷,只能沦为沉默的帮凶。
抗争失败的莉拉,小学毕业就离开了校园,在父亲的鞋铺打杂。
她厌恶困住自己的家庭,厌恶毫无希望的小镇,无时无刻不想离开,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为此,她一生做了三次尝试。
第一次,莉拉把注下到了自己的哥哥里诺身上。
她坚信暴富是获取自由的最好办法,于是,她邀请里诺和自己一起设计新鞋,想方设法说服父亲量产。
然而,任凭兄妹两人如何软硬兼施,父亲都不答应,这个计划便胎死腹中。
第二次,莉拉把一切寄托在婚姻上。
那时,小镇上有权有势的黑社会头头马尔切洛被莉拉吸引,想尽一切办法要娶她为妻。
父母禁不住钱财的诱惑,意图逼迫莉拉同意这门婚事。
甚至,连一向站在自己这边的哥哥,也临阵倒戈。
莉拉为了摆脱马尔切洛的纠缠,投向了肉食店老板斯特凡诺的怀抱。
婚后,她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富裕日子,但却是以承受丈夫的殴打、讥讽和出轨为代价。
莉拉告诉自己:“除了自己,没人帮得了你。”
于是,她毅然放弃了富太太的生活,带着儿子回到贫民区居住。
经历两次挣扎失败的莉拉,这一次选择从头开始。
她白天在香肠厂里干活,在低温的冰室里一站就是一整天。
晚上她埋头自学计算机知识,很快就从一个编程小白,成长为出色的程序员。
几年过后,她如愿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一步步成为小镇的新贵,再也不是那任人摆布的木偶了。
莉拉的一生从未停止追求自由,她曾试着求助他人,曾妄图依靠婚姻,最后自食其力,终于在人生的下半场挣脱了家庭的禁锢。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庭,既是爱和幸福的避风港,也是恨和伤害的发源地。
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一次次伤害,会如毒液般慢慢渗透到他们的人生中。
一场以爱为名的控制,要花一辈子去挣脱,一次不负责任的放弃,要用毕生时间去治愈。
来自原生家庭的毒,往往要穷尽一生才能解。
3
与原生家庭和解
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埃莱娜的出身,跟其他人并没什么不同。
她的父亲幸运地谋得了市政府门房的差事,算是半个“文明人”。
而她的母亲,天生斜眼,走路一瘸一拐,不仅言语粗鄙,脾气更是暴躁,一不顺心就对着她大声叫骂。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母亲都是埃莱娜心中的噩梦。
她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检查自己是否还拥有正常的双腿,生怕变成跟母亲一样跛脚的人。
埃莱娜做梦都想逃离这令人窒息的家。
而她对抗这一切的武器,就是读书。
从小学开始,埃莱娜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她靠的不是天赋,而是汗水。
每天晚上,她学习到十一点才上床睡觉,第二天清晨五点就起床读书。
埃莱娜的求学生涯走得磕磕绊绊,幸运的是,一路总有贵人相助。
小学毕业后,母亲迫不及待想让她打工赚钱,是班主任屡次上门做工作,为她争取了上中学的机会。
中学老师加利尼亚,送她课外书,带她参加研讨会,不断鼓励她战胜困难,直到她成为学校的尖子生。
大学阶段,课业的难度成倍增长,是未来的丈夫彼得罗悉心辅导,还带她进入了学术圈。
后来,在丈夫家族的帮助下,埃莱娜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和评论,出版了畅销小说,成了炙手可热的新生作家。
正当埃莱娜觉得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时,不幸却悄然而至。
她新发表的一篇自传式小说,因为涉及开放的情节,被有心人借机攻击,声誉一落千丈。
更糟糕的是,她与丈夫在长期的摩擦中耗光了感情,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终点。
就在她焦头烂额之际,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她只能立刻赶回那不勒斯,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担。
在母亲人生的最后关口,埃莱娜第一次正视母亲,也第一次听到母亲吐露心声。
母亲说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病痛,坦言自己对埃莱娜的爱。
她说:“在我心里,你一直是最优秀的。”
从那时起,埃莱娜对自己的出生地有了不同的看法,她在笔记中写道:
“那不勒斯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不仅不应该躲开,而且应该承认它的存在。”
就这样,埃莱娜重新定居那不勒斯。
她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一直想逃离的地方,沉下心来,把那不勒斯的一切写进自己作品中。
而这部新作的面世打破了僵局,把埃莱娜推向职业生涯的新高峰。
这正印证了她说的那句话:
“选择勇敢回到出发点,不是后退,而是前进。”
原生家庭是我们生命的底色,无论我们逃得多远,藏得多深,都无法完全掩盖它的痕迹。
你越在意,越如鲠在喉,越逃避,越如芒在背。
放下掩耳盗铃的手,才能解开深埋于心的结。
承认无法改变的过去,接纳无法遗忘的痛苦,学会看淡,学会释怀。
只要你能从淤泥里汲取养分,再肮脏的泥地也能开出希望之花。
4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话题:“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
“永远别用原生家庭,做不幸人生的遮羞布。”
出身,或许是无法改写的剧本,而人生,却是可以谱写的篇章。
跌入原生家庭的泥沼,尼诺选择自甘堕落,沦为宿命的附庸。
而埃莱娜和莉拉,却选择竭尽全力,挣出未来的无限可能。
原生家庭是灾难还是礼物,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点个赞吧,别活成父母的续集,也别活成子女的前传,愿你为自己而活,写就属于自己的原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