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前半段几乎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的悬念,一切剧情的发展和转折都完美的实现了对“王子复仇记”的复刻。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中,人物的自我抉择看似是人生道路和命运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堪称“社会学家”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又怎么可能在一部片长近三个小时的黑帮电影中,只贯穿个人复仇这一条简单命令的叙事线索呢?很快,电影关于社会层面和历史发展的深入思考逐渐浮出了水面。
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刺*失败后的阿姆斯特朗本以为会面临比尔的残忍对待,然而看在阿姆斯特朗父亲当年也曾对自己手下留情的面子上,比尔最终还是对阿姆斯特朗选择了宽恕。
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当政客、上流阶级、宗教势力逐渐裹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时,故事前半部分的主要故事线索逐渐退居其次,人物个人的爱恨情仇开始变得渺小而又微弱,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显现自己不可阻挡的推动力。
整部电影以小见大,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故事走向最终的结局。
首先要说的是林肯总统时期,改变整个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美国南北战争。随着战争的爆发,政府不可避免地要扩大征兵,然而由于北方人口有限,有钱人家不愿意上前线,获得解放的黑奴与无数贫苦移民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炮灰不得不为了生存奔赴前线。
其次作为故事主要推动力的爱尔兰大饥荒,这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的饥荒,使得整个爱尔兰的人口锐减四分之一,大约有超过一百万人最终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大量涌入的爱尔兰移民一方面使新生的美国源源不断地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也给美国旧有移民带来了严峻的生存压力。
原住民与爱尔兰移民之间为什么会爆发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也由此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