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影评人物分析,窃听风暴豆瓣深度解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21:35:26

柏林墙


"听命行事"别无选择,但请"把枪口抬高一公分"


电影设定的故事背景是1984年,有趣的是,曾有一本书就以这个年份命名。

这本《1984》是英国作家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奥威尔在这本书中刻画了一个令人无时无刻感到窒息压抑的恐怖世界。对于出版年份来说,那是一个假想出来的未来社会,但于当代读者来说,书的内容却像预言一样精准心寒——在那个独裁者横行的世界里,人性被彻底扼*、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被彻底禁锢。


与之遥相呼应的便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德国历史。

当柏林墙倒坍、东西德统一后,当时的德国法庭对一众曾开枪射*那些试图跨越柏林墙同胞的原东德军人们进行了审判。当那些军人用轻描淡写的一句"只是奉命行事,因是职责所系"为自己做无罪辩解时,法官的反问让人振聋发聩:"难道你无法将枪口抬高一公分?"

这是一句来自灵魂深处的质问,也是来自那些受苦受难群众的审判。

当命令下达的时候,遵从是军人的天性,枉顾是军人的失职,但失误却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就像法官说的那样,只要手握生*大权的人愿意将枪口抬高一公分,柏林墙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冤魂。


窃听风暴影评人物分析,窃听风暴豆瓣深度解析(5)

柏林墙


这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

1992年2月,也是柏林墙倒塌的两年后,当年的守墙士兵亨里奇被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亨里奇的辩护律师声称自己的当事人当时只是在执行命令,而作为一名军人,执行命令是天职。结论是:罪不在己,罪不至死。但法官赛德尔义正词严地反驳:

"作为军人,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这一点无可置疑。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请不要忽视这样一个细节:作为一名军人,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当你发现有人翻墙越境时,此时此刻,你在举枪瞄准射击时,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把枪口抬高一公分"——无条件执行命令,但选择手下留情。而那一颗颗射出去的"子弹"无一致命,却余温暖心。


窃听风暴影评人物分析,窃听风暴豆瓣深度解析(6)


这是好电影,也是真生活。只有在两难之地做出的选择,才会体现一个人的本性。而人性最高光的时刻往往不是头脑发热、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个主观选择之后、在一次次灵魂涤荡之后,就像一颗被反复打磨的钻石一样,最终发出夺人心魄的光芒。


择善而行不为普度众生,只为救赎自己


《窃听风暴》中有一句台词是点睛之笔:

"你知道吗?列宁听完贝多芬 《激情奏鸣曲》后说'如果我一直听这首曲子,革命就不可能成功。'那些听过的人,我是指真正用心聆听的人,难道会是坏人吗?"

就在作家输出这句话的同时,电影镜头一转,对准了泪流满面的卫斯勒,那一刻,他的灵魂彻底觉醒了。


窃听风暴影评人物分析,窃听风暴豆瓣深度解析(7)


就像卫斯勒之前"假公济私"地从作家方子里偷出的那本诗集写的一样:

初秋的九月每一天都是忧郁的

那些笔直的小树向着天空

就像爱情一样茁壮的生长着

头顶是湛蓝的天空

天空飘着一朵棉花般洁白的云彩

而只要你心中有信念

它将永远不会离你而去

信念是一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200多年前,孤独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

"自由源自道德,那是一种发自人类心灵底部不必依赖于外部必然性的自我律令。无论外在的必然性要如何压迫他,都不会绝对扼*这种人对自己的律令。这正是人的尊严和价值之所在。"

所以做好人到底为了什么?为了悬壶济世、普度众生吗?不,是为了自己。因为你做的没一件好事,都会影响甚至改变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恰是你立足安身之地——无法改变也不容辩驳。


窃听风暴影评人物分析,窃听风暴豆瓣深度解析(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