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们
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程,电影院里,不是古装、没有武打,就不成“大片”。大导演们雄心勃勃地跟风,不断的自我重复和类型扎堆使得中国大片的创作视野被束缚在古装武侠这一狭小的空间之内,导致其自身创作陷入到严重的困境之中,也终于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而这种当一种模式或类型成功后,同质化作品就大批涌现,迅速消耗了观众的新鲜感后,连模式本身的参考意义也一并消耗的路径,似乎也一路延续到了今天。
武侠类型被“置之死地”之后,“后生”的中国电影,真正开始有了更丰富的姿态——工业上奇幻、科幻、战争等大体量制作相继入局,中等体量的警匪、悬疑、犯罪时有佳作,轻巧姿态的公路、喜剧、爱情、青春等类型也年年有黑马。各个类型发展的带动之下,新的票房纪录年年攀升,更多资本入局带来“电影 ”的边界越发宽广;下游院线扩张,银幕数增长至8万余块,看电影成为人们文娱生活司空见惯的消费和社交场景。
尽管这激荡中也催生了因为热钱疯狂带来的失控怪现象和奇葩产品,但那百花齐放的过程中,烂片“各烂其烂”的千姿百态和之后经由艺术、市场和监管共同完成的“自我修正”,亦成为电影产业走向成熟,创作者与观众、与时代共同成长交锋的宝贵路径。
烂片也是千姿百态的
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张艺谋,从未停下创作的脚步,愈加高产。《悬崖之上》《一秒钟》《坚如磐石》《狙击手》……有的作品拍完好久尚未揭开神秘面纱,新的《满江红》又在院线的贴片预告中初露端倪。合作过的演员感慨他“一天只吃一顿饭睡三四个小时,堪景时走得比年轻人还快”,那个带着中国电影飞起来的大导演,如今的作品老派、扎实又优雅。
豆瓣创立时,《英雄》的评分是6字开头,经过十几年上升到7.6,而这部影片留给中国电影史的影像荡气回肠,也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