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庞青云、赵二虎、姜武阳,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之,天地作证,山河为盟,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2007年,一部由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电影《投名状》在院线上映。
这部电影一上映便非同凡响:它一举拿下了当年国内华语电影票房的冠军,还在金像奖与金马奖上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奖项。
这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一时间风靡各大院线。
然而,它在豆瓣的评分却只有7.8分。
有人说,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被严重低估了。
也有人说,大多数观众都忽略了影片隐藏在情谊与背叛之下的深邃语言。
这部电影到底讲的是些什么?
这部改编自晚清“刺马案”的影片,在当年的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17年后,当我们蜕脱掉当年的青涩、稚嫩后,以一种过来人的视角重新看待这部电影,又能从里面解读出多少不一样的感悟?
我是阅然文创,带你回顾经典老电影,深度解析隐藏在镜头之下的细节内涵。
历史上的“刺马案”,比电影《投名状》更加触目惊心1864年,清同治三年七月,随着一声天崩地圻的巨响,围困了半年的天京(南京)城终于被炸开了一个缺口,磨刀霍霍的曾国荃随即率兵冲城。
城破,天京陷落。
清军屠城,大火足足烧了七天七夜。
天国幼主洪天贵却不知所踪……
必须要弄清楚南京究竟发生了什么, 于是朝廷发出诏令让闽浙总督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
两江是湘军的地盘,马新贻虽也是团练起家,却不属于湘军、淮军的任何派系。
他是翁同书一派的人。
翁同书是道光年被点过翰林的,是文臣,更是“清流”。
清流们自然看不起那些靠着团练军功起家的“泥腿子”们。
虽然曾国藩也是翰林,但曾国藩与翁同书素有嫌隙——曾国藩曾因军情严参过翁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