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纵观人间事
编辑/纵观人间事
前言影片开头是一次记忆丧失,一名被枪击的探员被一位渔夫所救,苏醒后的他全然不记得自己是谁,身处何地。唯有植入人体内的红外装置,才能投影出苏黎世银行账户。
有了那个帐号,他才发现自己的名字叫杰森·伯恩,于是他就踏上了冒险的旅程,找到了自己的真实姓名。
在杰森·伯恩恢复自我后,却拒绝接受作为一个“*人机器”继续使用这一身份,并最后逃之夭夭。这个剧情框架和成龙的影片《我是谁》很相似,讲述的是一个失去记忆的间谍在寻求自己的真实自我。
但实际上,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第一种是关于香港认同的疑问,第二种则是在与政府的对立之外,更多地关注于主体问题,也就是“自我的认知与统一”
一、规训的身体杰森·伯恩出色的身手和敏捷的行动方式,让他成为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特工,但也让人们意识到,要获得这样的力量和技巧,需要的是一种极为残酷的锻炼。
福柯在其代表作《规训与惩罚》中,准确地描绘了肉体的纪律:“古典时代的人发现人体是权力的对象和目标,这种人体是被操纵、被塑造、被规训的。它服从、配合,变得灵巧、强壮。
《人是机器》这部大书是在两个领域同时撰写的。一个是解剖学——形而上学领域。另一个是技术——政治领域。”
按照他的说法,躯体是驯服的,可以被剖析,可以操控,利用,改进。他们都是政治上的傀儡,是可以随意操纵的微型木偶。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出,失去了记忆的伯恩,虽然对自己的真实身份感到迷茫,但他依然凭借着自己受过的锻炼,施展出了一系列的战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