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妇解释道她拔头发的那个女人本身也不是好人,常年捉蛇切段,然后晒干拿到禁卫军营地里当做干鱼卖。
当然老妇并不觉得长头发女人所做的就是坏事,她是为了生存,
那么,自己拔长头发女人尸体的头发拿来做假发,也是为了生存,是为了不饿死,这样说来,自己是没有错的。
这样一番话,让仆人“恍然大悟”,之前那“饿死还是为盗”的选择就不值一提了,他是为了生存,这样他剥光老妇身上的衣服,老妇也不应当怪他。
就像老妇自己说的那样,这是为了生存,这是没办法的事。
于是仆人恶狠狠地扯掉老妇身上的几件破衣,并将老妇一脚踹进死尸堆里,便消失在夜色中。
只留下一句话:“那么,我剥你的衣裳,你也休要怨恨!否则,我也会饿死!”
善与恶仆人在几个念头之间下定决心做个盗贼,很显然是因为老妇的一番辩解之词。
我们可以深层推理一下老妇没有表达出来的逻辑关系。
老妇始终觉得自己行为是没错的,她为了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从两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
首先,那长头发女人是个奸商,本就做了不好的事情,自己拔头发也算是惩恶扬善。
其次,那长头发女人已经死了,而老妇自己还活着,拔女人的头发,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谋生,有何过错?
这样说来,虽然长头发女人卖假鱼干是行恶,老妇拔死人头发是行恶,仆人抢夺老妇衣服的行为也是行恶。
但是依老妇的逻辑下继续推理,老妇拔死人头发是惩恶扬善,仆人抢夺老妇衣服的行为也成了惩恶扬善,那么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盗贼?并且这是没有错的。
这样一想,真是细思极恐啊。
老妇的说法是在一边承认自己行为是恶的,一边又在行为中淡化这种恶的意识,简直让人无法反驳。
但是细想,这都是老妇自己的说法,她的说法就存在自圆其说的疑点。
其次,单论老妇拔死人头发这个行为来看,她是在行恶。
因为佛教理念中死者为大,按理说我们应该尊重死者,那么玷污死者身体为不尊重,拔死者头发亦为偷盗。
最后要思考的是,是谁赋予了老妇惩恶赏善的能力?
人生而平等,但是弱肉强食。
这一点,从仆人轻易制服瘦弱老妇就可以看出来。
在仆人盘问老妇为何拔死人头发前,两人曾有一段扭斗,瘦弱的老妇自然败在强壮的仆人面前。
当时仆人拧着老妇的胳膊,把老妇按到在地,心里不禁洋洋得意,觉得老妇的生死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这说明,在《罗生门》的故事背景下,强者有挥刀向弱者的能力,那么惩恶赏善的非“强者”不可为,这里的“惩恶扬善”就存在疑点了。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惩恶扬善”?还是单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很显然,老妇的逻辑推理属于前者,那么她所谓的“惩恶扬善”就是错的。
从老妇后来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一二。
《涅槃经》中讲:“世尊,经中复说,若人重心造善恶业,必得果报,若现世受,若次生受,若后世受。纯陀善业,殷重心作,当知是业必定受报。”
意思就说,人若做了恶事,要么立马得到报应,要么之后得到报应,要么今生得到报应,要么来世得到报应。
其实《罗生门》中存在着“善恶有报”的因果观。
那死去的长头发女人做了奸商的恶事,报应她死后被拔头发。
老妇做了拔死人头发的恶事,报应她被剥去仅有的褴褛旧衣。
而至于仆人,无人知其去向。
但是想来也是,仆人既然已经做出选择为盗贼,那么此后也一定会继续行恶,千古以来,有哪个盗贼会有好下场?
人性思考便是人物的选择是迫于生存,我还是感到仆人一开始就有“性本恶”的倾向。
仆人在罗生门下避雨,一开始就给自己两个预设选择,要么饿死,要么为盗,但真的就别无选择吗?
做恶之人向来会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辩解。
就算世道艰难,难以谋生,但仆人有手有脚,身体强壮,难道真的就不能自己劳动谋生吗?
都说女人难以谋生,小说中长头发女人却能自己捕捉蛇,腌制蛇肉为生,那么无病无痛的仆人就不能如此做吗?
说到底,这是一种利己主义倾向。
仆人只给自己留下一个生存空间的选择,但是这个生存空间的选择是以伤害别人为代价的,他犹豫彷徨的不仅仅是选择哪一个,更多的是这个选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