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我爱你,与你无关)
03、扭曲的爱情观:强烈的爱欲无法融合理想化的爱情观,对作家的爱慕实则为“理想化转移”的完美寄托陌生女人在信中如泣如诉地叙说着她对作家深沉的爱,她心甘情愿为他奉献初夜、为他抚养孩子。为了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陌生女人不惜出卖身体,游走在上流社会富豪圈子,用身体换取金钱。
尽管有不少富豪愿意娶她为妻,但她却果断拒绝这些人的青睐和爱慕。在她内心深处,她始终抱有一丝期待:一旦作家想起自己,自己将不顾一切地回到他的身边。
“我把一切都推开了,只是为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自从童年时代之后青春萌发以来,我的整整一生不外乎就是等待,等待你的意志!”
在我看来,这种强烈的爱欲战胜了理智的心性,蒙蔽了陌生女人的双眼。她抛弃富裕的*家庭生活、放弃平坦的人生旅途、舍弃条件优越的追求者,一次又一次地远离幸福,用自己的人生做代价。她用强烈的爱欲为自己画地成牢,错误的爱情观使她逐步走进人生困境。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海报)
科胡特认为,当一个孩童失去一个理想化双亲时,恰到好处的内化便无法发生,孩童会依赖停留在与自体客体的转移关系上。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他们会将自身自恋转移到他人强者身上,来获得自我认同。
陌生女人的行为也是如此。
“对我来说,这不是什么牺牲,因为大家通常称之为名誉、耻辱的东西,对我来说全是空的:你不爱我,而我的身子又只属于你一个人,既然这样,那么我的身子不管做出什么事来,我也觉得是无所谓的了。”
陌生女人依靠出卖肉体生活,游走在上流交际圈,虽然她借此摆脱贫困生活,在经济上独立于作家,但实质仍是依附男人,并非真正的独立自主。然而,在陌生女人的心中,她并不以此为耻。
在她看来,她完全属于孤傲潇洒的作家,她为了保护作家的孩子才委身于他人,所以并不是耻辱的事情。陌生女人对作家的爱慕,更多的是通过他来实现自我认同,寻求自身存在价值。
(陌生女人和她的孩子)
04、基于陌生女人绝望到极致的爱情悲剧和陷入绝路的人生结局,谈谈小说带给我的现实思考和启发对作家毫无理智的爱,使陌生女人奉献了一生。她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作家身上。当她生下作家孩子以后,她把对作家所有的爱慕之情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当孩子不幸患病离世后,陌生女人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崩溃绝望离世。
回顾陌生女人支离破碎的一生,再反观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和陌生女人一样陷入爱情幻象之中。今天,我将结合陌生女人的故事,谈谈这篇小说给我带来几点关于女性和爱情的现实思考和启示。
①理性对待情感,剖析自己真实内心动态,不要过于放大爱情
陌生女人和作家第一次对视时,她就深深地折服于作家的魅力之中,并在心里把这种情感定义为“爱”。
“我对你永远忠贞不渝,因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
在我看来,一个13岁的孩子,对于自身和世界仍处在迷糊懵懂的探索之中,她的情感相当稚嫩和不理智。陌生女人正是如此,她陷入自己打造的爱情迷宫之中不肯走出,还自以为这是伟大的爱。然而,这种爱情观并不可取。
电影《怦然心动》里,小女孩朱莉对布莱斯一见钟情,从此开启死缠烂打的追求当中。随着她一次次遭受爱情的打击,她开始反思这段感情并变得理智。当她不再死缠烂打以后,布莱斯才发现朱莉的美好,两人最终走到一起。
同样是小女孩对异性一见钟情,同样是义无反顾的爱慕,朱莉和陌生女人却走向了不一样的结局。两者的区别在于,朱莉在追逐爱情过程中不断反思并理智看待感情,而陌生女人则一次又一次地放大自己的情感。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做朱莉这样的女孩,剖析自己的情感动态,并在追逐爱情过程中不断成长。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海报)
②了解自我价值,发展兴趣爱好,分散对爱情的注意力,避免坠入情感陷阱
当陌生女人随着母亲改嫁而搬到继父家里以后,她被迫和作家分隔千里。在继父家里,陌生女人“独自一人坐在家里,一坐就是几小时,就是一整天,什么也不做”, 反反复复地重温和作家相关的数百件细小的回忆。
在我看来,陌生女人过度放大对作家的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温中,她掉进了情感陷阱,对作家爱欲随之变得更加猛烈,一如无法收拾的巨流。她把自己关在狭小的世界中,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对人生的把控能力。
曾经看过一段很经典的话,非常适合于开解陌生女人偏执暗恋状态: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了像陌生女人一样,坠入爱情迷幻陷阱中,就不能像她这样迷失自我,要了解自我价值,发展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自己的人生。在我看来,摄影、写作、插画,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将无法释放的情感转移到艺术追求上,从而避免坠入爱情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