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电影剖析,钢琴家电影完整版解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07:00:11

《钢琴家》于2002年9月25日在法国上映,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等一系列奖项,是罗曼·波兰斯基晚年最负盛名的佳作。

席皮尔曼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害,而席皮尔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多萝塔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

战争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抛下 他回老家寻得安全的住所养育儿女。此时席皮尔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席皮尔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钢琴家电影剖析,钢琴家电影完整版解说(1)

本文将从镜头语言、主题探讨两个方面来解读《钢琴家》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人物求生所见,再现“二战”时期战争的残酷无情和人性的多变复杂。

钢琴家电影剖析,钢琴家电影完整版解说(2)

镜头语言:以黑白、灰暗的冷色调画面为主,奠定了影片冷峻、悲壮的基调,以远景镜头和细节描写,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增强观影的情感体验

《钢琴家》作为一部反映战争的影片,它几乎没有暖色调,只在开头战争还未开始时和战争结束时的结尾处有色彩鲜明的暖色调,它们象征和平、温暖、幸福的生活。而战争开始后,影片通过阴冷的色调和画面刻画出战争的残酷,同时以远镜头凸显遭受战争摧残的人物形象,与近距离人物的面部、神情、细微动作的镜头来反映人物内心不一样的复杂情感。

1. 冷色调画面奠定影片基调:冷峻、悲壮。

影片中人物衣着颜色都是灰色、棕色、黑色等中色系和冷色系居多,从整个大的人物环境布局出发,营造一种冷峻的影片风格,意味着战争的冷酷。影片中有三个画面非常震撼,一个布满铁丝和玻璃的围墙以及围墙内被抛弃的行李,灰色、棕色,围墙象征着犹太人被隔绝,被遗弃的行李意味着犹太人即将被抛弃屠*。一个画面是席皮尔曼一人被伊扎克救下,往回走,背后大街上到处都是丢弃的家具、衣服等物件。这些杂乱丢弃的物件形象的传递出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的信息。第三个画面是席皮尔曼从医院逃出来翻越围墙来到隔离区,黑色、灰色、白色为主的画面,面前是千疮百孔,毁坏殆尽的建筑物,到处是白灰和石块。这个场面再现了战争火炮对人们生活、城市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带给观众极为震撼的观影体验。

影片中还有不少纳粹德军肆意屠*犹太人的画面,阴冷、黑青的视觉画面,让人触及到的是整部影片所展示出来的犹太人被任意屠*的悲壮场面。虽然影片没有大场面屠*犹太人的场面,但是人物所说,华沙犹太人由50万减至6万,单从这数据上我们就能体会到画面的悲壮。所以,影片的画面与剧情结合的很完美,导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奠定影片独特的画面风格,蕴含了导演自己真实经历和情感。

钢琴家电影剖析,钢琴家电影完整版解说(3)

2. 远景头凸现人物形象:孤独的逃亡者。

影片有两个席皮尔曼的孤独的逃亡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由远及近,一个由近及远,借助人物身边的事物进一步衬托他的孤独形象。A.由远及近的失落、悲痛、孤独。伊扎克把席皮尔曼从死亡列车的人群中强行拉出来,让他赶紧逃命。席皮尔曼逃出来,镜头给了他一个人孤独的形象,从远到近的特写,大街两边灰白的建筑,清冷死寂的大街、灰白损毁的建筑物、杂乱损坏的物件。几乎所有人都被拉走,席皮尔曼一个人走在没有生机的大街上,通过这个镜头凸显出人物劫后余生的生命孤独,为自己种族人被大肆屠*而痛苦流泪。B.由近及远的弱小、无助、孤独。这个镜头是席皮尔曼从德军医院里逃出来,翻过围墙后进入隔离区的一个远景。镜头中席皮尔曼就是一个黑色的背影,周围全是毁坏殆尽的建筑物,到处一片灰白的没有生机的残垣断壁砖瓦破粒。一瘸一拐的席皮尔曼走在这个镜头下,观众感受的是他的弱小、凄惨、孤独的求生者,同时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力度。

这两个镜头是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是人物当时求生时孤立无援的弱小孤单形象,更加让人直观的感受到战争炮火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钢琴家电影剖析,钢琴家电影完整版解说(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