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讲的电影,就是现实版“母爱的羁绊”,影片中女儿的种种隐秘且扭曲的心理,都跟母亲密不透风且专制的爱,脱不了干系。
下面我将用书中相关理论,来深度解读该影片,来看看扭曲的母爱是如何一步步将人摧毁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论书还是电影,我们探讨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讨伐母亲和将责任甩锅,我们之所以深究,是想要看清创伤的来处,是为了疗愈创伤,也是为了以后尽量少造成创伤。
下面我们将运用书中理论,深度解析影片中层层递进的三层关系。
2、第一层关系:病态共生的母女,相爱相*的绝望艾莉嘉是维也纳的一位40岁的钢琴教授,音乐修养很高,她可以理解音乐大师们音符中的细腻情感。
现实生活中,她却是一个待人冷漠,性格扭曲之人,有着许多令人不齿的行为习惯。她会无情地羞辱自己的学生,她会设套伤害自己的弟子,她傲慢地鄙视所有不如自己的人,她靠租色情光碟、偷窥别人偷情来释放*,她甚至会经常用刀片来割伤自己来满足压抑的内心……
她为什么会有如此极端的两面?这要从她的妈妈说起。
母亲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结婚20年后生下艾莉嘉,艾莉嘉的父亲患有精神病,后来被送进精神病院。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缺位的,而父母双方有一方缺位,孩子往往就会承担这部分责任。
在潜意识中,艾莉嘉要绝对忠于母亲,因为母亲的一生已经很凄惨,自己需要承担部分父亲的角色,来无条件满足和忠诚于母亲。而母亲也将所有的情感、关注全部倾注到唯一的女儿身上,给予她的是高压、强权的母爱。
母亲给艾莉嘉设计好了人生道路——成为世界级钢琴家,全方位监管她。
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将这类母亲称为“自恋型母亲”,她们在情感上过度的贫乏和强烈的自我关注,使得她们无法为女儿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情感支持。母女之间的互动多有以下特征:
- 1、你发现自己常常想得到爱、注意和赞许,却从来没法取悦母亲
- 2、母亲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让你感觉如何
- 3、妈妈会嫉妒你
- 4、妈妈并不支持你进行健康的自我表达,尤其当这些表达和她自己的需要相冲突,或威胁到她的时候
- 5、在家里,所有的事都围着母亲转
- 6、你的母亲没有同情心
- 7、你母亲没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 8、母亲爱挑毛病,指责别人
- 9、*妈把你当朋友,而不是女儿对待
- 10、你在妈妈面前没有界限,没有隐私
影片中艾莉嘉的母亲,完全符合这些特征:
如果艾莉嘉未在规定时间回到家,母亲就会坐立不安,或者大发雷霆,甚至会在她回来后打骂她。
晚上艾莉嘉需要与母亲同床而眠,必须把手放在被子下面,入睡前,艾莉嘉需要目前汇报当天的经历和想法,目前会就艾莉嘉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纠正。
艾莉嘉不能穿时装,买回来的时装,母亲会被强行撕破,并把艾莉嘉狠狠地训斥一通。;周末艾莉嘉需要与母亲共度,艾莉嘉不能有自己的安排。
母亲的密不透风的监控,到了疯狂的地步。
艾莉嘉当然有反抗的时候,艾莉嘉会咒骂母亲是卑鄙的坏蛋,母亲会在冲突的关键时刻提到自己心脏不好,艾莉嘉很快就会为自己针对母亲所做的行为感到后悔做出让步。
《母爱的羁绊》中,将自恋母亲分为了三大类:事必躬亲型、心不在焉型和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型。
很明显艾莉嘉的母亲属于混合型,一方面她事必躬亲,又像仆人一样,耐心地服侍着艾莉嘉的饮食起居;另一方面,她对女儿的感受和需求完全不在意,像一位独裁者,给艾莉嘉的生活制定了条条框框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这种相爱相*的关系,维持了几十年。
心理学上用“完全共生”来形容这种状态,共生意味着项目依赖,完全共生意味着两个人完全依赖于彼此,谁缺了对方都不能活。
小说里面写道:
“只有死亡,才能把她们两人分开。”
但是这种共生是以孩子屈从于母亲的意志为代价,是以扼*孩子自由人格为代价,而这也是艾莉嘉后面一系列悲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