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羁绊》中讲到,自恋型母亲养育大的女儿通常会有以下特征:
低自我价值感、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她们会最终成长为两类人:自我破坏型和高成就型。
- 自我破坏型的女儿,会自暴自弃,既然自己不配被爱,于是她们做出更多自我放弃的行为,来应对自己的悲伤和无力感,而这往往会导致更差的现实结果,来进一步验证她们内心的负面信念。
- 高成就型的女儿,看似走向了一条相反的路,她们刻苦、努力,最终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外人看来她的人生很成功,但是其实她们的内心却备受煎熬。她们努力的动力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即便别人认可了,她却依然无法消除内心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己是不配的,是不值得的。
这两类孩子看似成长路径、人生成就完全不同,但是其内心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感是很低的。
影片中的艾莉嘉,不幸全中,是自我破坏型和高成就型的综合体。
虽然她获得较高的事业成就,但是却无法消除内心的负面信念,母亲的强权和控制,让她有着极低的自我价值感;同时内心有着深深的愤怒,这种愤怒无法朝向母亲,因为每一次朝向母亲,母亲就会以心脏不好来实施情感勒索,她只能将愤怒投射到自己身上,她会对自己做出种种破坏型行为。
她的*是畸形和扭曲的,她会用刀片将自己割得鲜血淋漓来释放被压抑的*;她会偷窥别人偷情;会嗅着残留了别人液体的卫生纸,观看色情光碟。因为母亲希望她做圣女,她就要将清心寡欲的一面彻底毁灭,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用毁掉自己的方式来报复母亲。
甘华德的闯入,打破了艾莉嘉平静且压抑的生活,但是艾莉嘉用一封写满她隐秘*的信,彻底吓退了这个年轻人,信中是各种重口味的被虐幻想,她希望甘华德能暴力对待她,在母亲的隔壁房间,即便妈妈知道,妈妈也无能为力,这仍是一份毁灭自己、报复母亲的冲动。
当甘华德退却后,艾莉嘉迅速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跌落,卑微且低贱地哀求甘华德的回归,最终甘华德用暴力羞辱且强暴了她之后,迅速退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
被自恋母亲养大的女儿,根本没有爱人的能力,跟她的母亲一样,母女两代都是爱无能,因为她们未曾体被爱滋养,所以她们的一生都在用爱,满足自己的缺失。
不良模式会代代传承,艾莉嘉在这段感情的最开始像母亲对待她一样,强权霸道;在得不到之后懦弱卑微,内在那个真实的她已经被母亲养残,从未真正长大。
睹甘华德全身而退的艾莉嘉,只能将刀刺向自己的肩膀,继续回到压抑痛苦的轮回中,共生关系已经根深蒂固,救赎已经变得无比艰难,那刺向自己的一刀透露出深不见底的绝望。
人们内心的创伤,不会因为养儿育女就自动疗愈,反而会因为他们带着创伤抚育孩子,而将创伤传递给子女,将悲惨的命运轮回下去,直到某代子女觉醒,通过学习疗愈,这段轮回才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