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城隍庙里供奉着的到底是一尊什么样的神?
城隍庙是中国各地极为常见的庙宇,那么,这座庙里供奉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神?为何又把这座庙称为「城隍」庙呢?可能不少朋友就不清楚了。
古人修建城的时候,一定要在城墙四周开挖护城的壕沟,挖成以后,未蓄水的称为「隍」,蓄水的称为「池」。「城池」一词便是这样来的,表示护城河里的水满满地围绕着城池,否则就只能叫「城隍」了。
最迟到了南北朝时期,「城隍」一词开始演变成了庇护城池的自然神。你把它想象成城外的一圈防御屏障便很好理解了。
宋朝以后,城隍庙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是对当地有重大贡献的地方官来祭祀。明代甚至还有京师城隍庙、府城隍、州城隍、县城隍的四级封号,各地城隍庙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庙会,祭祀城隍神,并渐渐演变为当地最重要的民间习俗。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文章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10个庙堂·江湖词汇的解读。
敬请期待吧~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