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犹如此翻译,鹿去啃树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13:22:06

树犹如此翻译,鹿去啃树翻译(1)

文:潇湘客下

图:网络整理

许多读者在读到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周身就仿佛触电了一般,感觉“于我心有戚戚焉”。如果再多一些文学素养的,就会不自禁联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

如果树木会言语,一定会是“到底意难平”的(尤其是柳树):不知何故就成了人类几千年来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而且都是和离别、年龄等感伤情绪相关。

这次,就让我们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一句拎出来,聊一聊这个被越玩越高级的“文学梗”。

和这一句相关的作品,有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庾信的《枯树赋》,南宋时期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姜夔的《长亭怨慢·渐吹尽》,还有现代白先勇的《树犹如此》

它们在描述“树”的“如此”时,都有哪些不同?

01 桓温:“树犹如此”典故的鼻祖

树犹如此翻译,鹿去啃树翻译(2)

桓温金城泣柳的典故最先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这段话直接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桓温北伐的时候,经过金城,见到了自己以前担任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如今全部都已经有十围粗了,于是他很感慨地说道:“树木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最后攀折柳条,泫然落泪。

读到这一段,我们能感受到桓温明显是在感慨时光流逝。但是再细细品读,又会觉得“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人与柳俱老矣

树犹如此翻译,鹿去啃树翻译(3)

桓温在咸康元年(335年)出任琅琊内史,而他二次北伐时间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期间隔了21年。出任琅琊内史的时候,他还是个24岁的青年人,而到了第二次北伐,他早已过了不惑之年。21年的时间,足以让亲手种植的柳树,逐渐长大变粗,最后逐渐衰老枯槁。

所以,桓温说的“木犹如此”,“如此”指的是柳树逐渐变老了,就像是老年人枯瘦的脸庞一样。

如此长寿的大树,都变老了,而人又岂能忍受岁月的消磨?

第二种理解:杨柳依依,人垂垂老矣

树犹如此翻译,鹿去啃树翻译(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