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早年给武侠剧填词,喜欢化用*的诗句。比如梁朝伟版的《倚天屠龙记》,主题曲里唱:“问苍茫大地,剑伴谁在。”
小时候觉得,以人类个体之渺小,竟然敢于向苍冥发问,这是何等的豪壮!等到长大以后才知道,黄霑原来是化用了《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写过两首《沁园春》,一首名为《沁园春·雪》,另一首名为《沁园春·长沙》,二者皆有名。《沁园春·长沙》创作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925年前后。
当时*在湖南的乡下闹革命,从军阀赵恒惕的眼皮子底下,离开韶山,回到了长沙,并来到了湘江边上。重游橘子洲,观赏雪景。
*借景抒怀,回忆起少年时代与同学、同志们在这里“指点江山”的往事,于是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炼字讲究,词意带有少年豪情与勃勃生机,读之令人精神振奋。
一、《沁园春·长沙》赏析《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意译:
我在这个寒冷的秋天,独自回到了,湘江北面的橘子洲头。看到周围一万座山峰,全都变成耀眼的红色。这种红色是流动的,它将山林间的枫树叶子,一张张都染遍了。
而此时,湘江的水面上,却呈现出清透的碧绿色。江面上有无数的小船,乘风破浪地前行。雄鹰展开翅膀,搏击长空;鱼儿摇头摆尾,在水底像鸟一样滑翔。
世间万物,何惧秋天的寒冷。它们偏要与这老天竞争,要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这广阔的天地,不禁发出了感叹: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回想当年,我与同学们,一起游览橘子洲头。经历过许多不平凡的日子。那个时候,恰逢少年时代。大家风华正茂,怀着读书人的理想,以激烈的口吻,抨击时政,撰写文章。
诅咒那些军阀走狗,最终会化成一堆粪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记得?当年我们曾经一起,在激流中冲浪。那浪花汹涌的力道,足以阻止快速行驶的小船。
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借景抒情。第一至第三句,交代时间和地点。按照主流的解释,这首词写于1925年8月,时间是在夏末,但是词中写的是“独立寒秋”,意思就是在深秋。
如此一来,必定有特殊的寓意。因为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在被湖南的军阀赵恒惕追捕。尽管*暂时避开了追捕来到长沙,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
因此,“独立寒秋”的潜在含义,就是指*本人和他的革命同志,当时身处的环境,像是在一个寒冷的秋天一样。
然后词的第四句中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天正是山上枫叶变红的季节,它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万山红遍”用到这里,显然带有更加丰富的含义。
“万山红遍”是指革命的火焰,把湖南全境染成了一片赤红色。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正是湖南反军阀运动的高潮时期,所以革命的火焰把周围的山峰都染红了。
而这种“红”,是带有“传染性”的。*在这里先写“万山”的远景,远远地看,四周的山都红了;再写近景,细细地看,那一片片枫叶的颜色都那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