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73年,中科院院士、著名林学家吴仲伦教授及四川省林业厅李吉刚、张开齐一行到南坪林业局检查工作,为美丽的九寨沟风景所陶醉。吴老说:“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观,应该保护下来,我回去向林业部汇报。”当时他就向林业部提出保护九寨沟的建议。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动乱时期,这个建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1978年,吴老又再次提出保护九寨沟的建议,并向四川省委第一*赵紫阳打电话专门汇报此事。
1974年10月,四川省林业厅大熊猫考察队到九寨沟考察。考察队队长、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胡铁卿、李德昕、陈克一行十多人走进九寨沟。过去,他们只是听别人讲九寨沟如何如何美,没亲眼见过。这一次身临其境。哎呀,一跨进沟口,大家就跑开了。看了“树正海”,又观“诺日朗”,看了瀑布,又看五彩池。那景致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沟里的水特别清澈,树特别青,山特别美,简直是童话世界。当时正值秋天,正是气候宜人的好时光。大家像吃了兴奋剂,过了几天都还在留恋九寨沟,还在谈九寨沟的美景。
九寨沟犀牛海美如油画(何海洋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胡铁卿回蓉后,及时向厅长韩正夫(当时叫“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林业组组长”)作了汇报。不久,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林业组发出《关于日则、格则沿沟两百米以下禁止砍伐的通知》,禁伐九寨沟道路两旁200米以内的树木。但实际上,一树出林,百树受害。公路两边不砍,那么已经砍了的木头如何运出来呢?文件成了一张废纸。当时还有个客观情况,“文革”中,韩正夫说话没人听,做事也没人帮,事情就这样耽搁下来了。
1977年,省林业厅保护处决定对大熊猫做全面调查。胡铁卿带队再次进入九寨沟,一调查,发现沟里有大熊猫活动。一堆堆粪便,而且不是一只两只。人没办法保住九寨沟,大熊猫却能保住九寨沟。一听说九寨沟有大熊猫,领导慌了手脚,下了死命令“停砍!”
景区内从木材砍伐到林场撤出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发生7.2级地震,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蔡文彬〔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四川造反派“领袖”之一〕被任命为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于当晚率500辆军车、2000名解放军、近千名医生,星夜奔赴灾区。
经过20多天奋战,到9月8日,指挥部基本完成了救灾任务。南坪县委领导向蔡文彬建议,本县有条沟,沟里有九个寨子,四十多个梯级湖泊,取名“九寨沟”,风景优美,空气新鲜,鸟语花香,山花烂漫,湖水五彩缤纷,水清如镜,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希望大家到九寨沟玩两天。蔡文彬根据县委建议,安排了两天时间让全体救灾人员到九寨沟休整。
到了九寨沟,蔡文彬感到名不虚传,简直是个仙境般的旅游胜地,立即通知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的随行记者,把主要景点全部拍摄下来。9月9日,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部接到省委紧急电话通知,立即赶回成都参加*主席追悼大会。9月下旬,悼念活动结束后,蔡文彬向省委、省革委汇报了九寨沟的情况。紫阳同志认为很好,当即向国家旅游总局写报告,申请开发九寨沟。
九寨秋色(文士 摄,图片来源:阿坝日报)
当时,“文革”刚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人们的思想是比较封闭的,紫阳同志提出开发旅游业的想法,不仅有前瞻性,而且还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而且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木材采伐每年都有规定的指标和计划。以九寨沟为例,两个林场从停伐到搬迁,所需直接和间接费用高达数千万元。
在当时,人们的口粮和肉食都要凭票供应,紫阳同志能作出如此决定,没有极大胆识是做不到的。
1977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带队到九寨沟考察,正式确定九寨沟为国家级旅游开发项目。1978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四川省建立包括九寨沟在内的4个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并由分院院长马识途将这份报告递交给了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方毅。新华社记者贺晓林采写的《四川森林资源遭破坏》的内参也送到了中央领导办公桌上,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卿建华起草了《在四川建立九寨沟等四个保护区的报告》,由林业部上报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