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满九寨沟(九寨沟景区管理局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同年,中共南坪县委宣传部干事田树昌、县农技厂技术员邓一到九寨沟,见状十分痛心,两人合写了一封呼吁抢救九寨沟的信件,分投《四川日报》和各级有关领导。信中对九寨沟瑰丽绝伦的自然风景、丰富的珍稀生物资源都作了详细描述。此信在《四川日报内参》(〔1978〕40期)上刊登,题为《紧急呼吁保护九寨沟自然风景区》。同时,二人在县委支持下又深入九寨沟调查其风景资源,写成《童话世界九寨沟》一文,发表于《四川日报》1979年1月31日第3版,这是全国第一篇公开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的文章。
紫阳同志对九寨沟的保护工作十分关心,立即在《内参》上作出批示:“请阿坝州和省林业厅采取措施保护。”同时,叮嘱省林业厅停止对驻九寨沟的林场下达伐木任务和指标。1978年,国务院先后下发234号和256号文件,将九寨沟列为自然保护区。省林业厅电令南坪林业局停止在九寨沟采伐。阿坝州委发出《关于保护南坪九寨沟风景区的紧急通知》,责成阿坝州林业指挥部、南坪县林业局采取果断措施,禁止在九寨沟内采伐森林。
南坪林业局局长段树林同志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124(诺日朗)林场和126(日则)林场停伐,转而清理集运已伐木材。段树林在调离时说:“如果按当时的速度继续砍,九寨沟的森林到1985年就砍光了。”1978年11月30日,九寨沟正式停伐。
九寨沟原始森林(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九寨沟的森林,在紫阳等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终于得到保护,许多专家学者和当地干部群众抢救保护九寨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79年,四川省委又拨款600万元,沟内的两个林场顺利搬出了林区,分别迁至绵阳专区的北川县小寨子沟和青川县唐家河,并将价值400万的资产无偿移交给九寨沟管理所。1984年,九寨沟与黄龙寺并列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对外接待游客。
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九寨沟又面临新的危机。
1986年1月7日,光明日报总编室编发《情况反映》第2期,刊载了特派记者王茂修撰写的《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遭受严重破坏》的文章。该文披露,九寨沟自1982年后,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有13户社员在沟内办旅馆,未经批准就在湖边山坡上砍树建房(每户各砍50-60立方米,1985年又有34户要求砍1150立方米),同时大量废水废渣倾入湖内;有的单位在沟内建商店;沟内乱捕乱猎现象也很严重,1984年清收的猎套竟达8000个,平均每只大熊猫要受到400个猎套的威胁。紫阳同志很快作出批示,要求“予以充分的重视,研究制定确保自然保护区免遭破坏的措施,结果望告”。
九寨沟风光(冉奎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83年10月19日至23日,在四川省委副*蒋民宽、省委常委刘西尧、省林业厅副厅长唐书明陪同下,紫阳同志莅临四川,先后视察了南坪县九寨沟和松潘县黄龙自然保护区。视察中,他语重心长地说:“要千方百计地把这两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得更好。不要把保护区的风景林砍伐了,保护好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森工企业采伐后更新工作要跟上,不要欠账。”
针对当时实施包产到户过程中基层一些“极左”的做法,他又讲:“森林应该是国家的,我不主张把大量的国有原始森林划给群众,这样不好,为了林区群众得到保护的实惠,由国家开办采伐企业,可以委托或承包给社队采伐、运输、修路、造林等,换得劳动收入。”
紫阳同志在沿途看见不少陡坡还在种庄稼时指出,要把那些陡坡地逐步退耕还林、种草、植树、恢复植被。山区大量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和果林。临别之际,紫阳同志特别叮嘱四川同志说:“要抓好大熊猫的救灾工作。”
九寨沟风光(冉奎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86年3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了《关于贯彻落实赵总理对四川九寨沟问题的重要批示的报告》。整改措施包括改造龙康电站实施“以电代柴”、发展农户旅游产品、制定旅游规划、冻结处理占地乱建房等问题,有效地减少了旅游业对九寨沟生态的破坏。
1990年,国家旅游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四川省旅游局、省建委、省林业厅共同投资约5000万元,修建九寨宾馆,修建旅游栈道40公里、观景台4个、步行木质架空栈道2.8公里、地面卫星接收站4个,开放景点29个。至此,九寨沟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本文根据《阿坝州志》有关资料整理)
纪录片《九寨沟》第1-5集(视频来源:九寨沟景区)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万晓玲(笔名:米青青,成都市金堂县人,中共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兼文友部部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西部故人来》主编。曾担任四川新闻网阿坝频道历史人文栏目编辑)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