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茂章与田秀琛的结婚照
1975年,二人的女儿出生,取名为丹,小字阿红,寓意着“全国山河一片红”,也寄托着两人军装之下的那颗红心。
全家福
1981年,戴茂章升任副科长,负责师政治部内务工作。此时为方便照料子女,田秀琛已于两年前调往戴茂章所在第78师的师医院工作。
当时的田秀琛已完成从助理军医向主治军医的进阶,其在师医院临床抢救的突出表现更获得记三等功一次的荣耀。直到转业前,田秀琛一直集中精力于部队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致力于军队医疗建设。
田秀琛三等功奖状、授奖证书和勋章
两人事业线相互交织的攀升期,却正处国家政治的低迷期。此时对政治与军事领域的“整顿”更多是一种“温和修正”或“大胆试验”,地方治理尚延续了“文革”时期“军地交融”的传统。
1983年,仍然严峻的备战形势下,戴茂章被提为政治部群联科科长。群联科的职责之一是分化瓦解敌军工作,负责对外喊话、对敌广播。戴茂章需要专门受训,学习俄、韩、英、日、越等敌对交战国的语言,基本喊话内容包括“缴枪不*”“请投降”“跟我走”“我们优待俘虏”等。
第二项更为重要的职责,是联系群众、密切军地军民关系。戴茂章需要帮助首长了解地方政府动态和当地百姓需求,掌握基本信息、提供一手资料。
戴茂章(右)与汪干事在政治部办公大楼前合影
群联科的工作性质实质上杂糅了军队本身的国防职能与前一时期形成的兼政职能,体现了这一时期军人角色的二重性与复杂性。政府机关从瘫痪状态中渐渐休复,逐步取代“三支两军”时期建立的“革命委员会”,将长期深度介入行政系统的军队推向其本职工作。这一时期,军队与地方行政仍然保留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军人角色呈现出“过渡化”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裁军身份“多元化”
1984年,中央作出裁军部署,压缩人员开支,把有限的军队经费投入到国防装备与武器开发改良上来。这一决策导致了军队规模的大幅度调整与军队人员的多领域“分流”,促使军人角色“多元化”。干部转业,则是其中的重要一“元”。
裁军分两批进行,戴茂章与田秀琛于1986年第二批裁军中先后办理转业手续。戴茂章属政工干部,田秀琛属卫生技术干部,二人转业回地方(戴茂章原籍江苏省吴江县)后,均被安排了相应行政工作,参与了地方基层的发展建设。
1988年,田秀琛被分配至吴江卫生局医政科,分管医疗行政工作,包括各医院的行政管理、新医疗技术的审报推广、医疗督导和流行传染疗法的宣传指导、个体医诊所的证照颁发等,负责贯彻国家卫生工作的政策方针,定期前往各医院视察,并督促检查各乡镇卫生系统的落实情况,实现了临床军医向医政管理的职务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