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的吊运、安装:为了防止钢筋笼在吊运过程中发生纵横向不可自动复原的变形,要采用临时加强刚度的措施。一般采用体直、质轻、便于安装的杉木杆,安装时注意杉木杆的大头朝上且吊运绳索连同钢筋、杉木杆一起捆绑,并要逐一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完好、数量足够,否则补绑弧形垫块。
钢筋笼的安放:钢筋笼竖直对准孔口中心后,要缓缓下放,避免碰撞孔壁或自由落下;两段钢筋笼孔口焊接时,要保证其稳定性,下放到位后,检查并控制笼顶标高偏差值在±100mm以内,然后再用吊杆安置牢固,严防下落和灌注混凝土时上浮。
(7)浇筑水下混凝土
为保障灌注顺利,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对水下混凝土的多项关键指标进行了界定和要求:其中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3(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满足 “其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的1/3”的要求。
水下混凝土灌注根据工程条件不同进行选择,如刚性导管法、柔性导管法、袋装法、开底容器法、泵送法、倾注法等,常用的是刚性导管法。其特点是:混凝土沿竖向导管下落,利用导管隔离泥浆,使其不与混凝土接触,导管内的混凝土依靠自重压挤下管口的混凝土,并在已灌入的混凝土内流动、扩散,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刚性导管法:
导管壁厚不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底管长度不小于4m。导管内宜采用球胆设隔水栓,用细钢丝悬吊在导管下口,待导管内有足量混凝土时剪断钢丝,其被冲出,混凝土随即冲出导管。
混凝土灌注:
在施工中应该注意混凝土的浇灌速度。初灌时,灌注速度要快,防止堵管。在灌注过程中,应保证注浆顺利,导管在提升捣实混凝土时,不得猛提或超量提升,否则易造成断桩、夹泥等事故,影响桩体质量。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②首次灌注时,导管的下口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深度≮0.8m;
③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灌注时要保持孔内混凝土面均匀上升,导管的提升速度应与混凝土上升速度相适应。
④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浮浆层凿除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二)质量控制
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
1、在钻头锥顶和提升钢丝绳之间应设置保证钻头白动转向的装置。
2、冲击成孔质量控制应符合: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当表土为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时,可加黏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进入基岩后,应采用大冲程、低频率冲击,当发现成孔偏移时,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500mm处,然后重新冲孔;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及泥浆流失等事故;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进入基岩后。非桩端持力层每钻进300~500mm和桩端持力层每钻进100~300m时,应清孔取样一次,并应做记录。
3、冲击成孔操作要点
4、排渣可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等方法,当采用抽渣筒排渣时,应及时补给泥浆。
5、冲孔中遇到斜孔、弯孔、梅花孔、塌孔及护筒周围冒浆、失稳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6、大直径桩孔可分级成孔,第一级成孔直径应为设计桩径的0.6~0.8倍。
7、清孔宜按下列规定进行:
(1)稳定性差的孔壁应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排渣,清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的泥浆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2)清孔时,孔内泥浆面应符合规定要求;
(3)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允许厚度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规定。
8、浆渣处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规定:应对废弃的浆、渣进行处理,不得污染环境。不经处理的泥浆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环保意识及文明施工要求的提高,对废弃泥浆、渣土的处理越来越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