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质量验收是哪个规范,钢筋笼验收内容有哪些

首页 > 机械设备 > 作者:YD1662024-01-03 00:08:18

三、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

1.孔壁坍塌:指成孔过程中孔壁上土层不同程度的坍落

1)产生:常出现在冲(钻)孔桩施工现场地质环境中带有较厚的砂层、淤泥层、卵石层等夹层部位的成孔过程中,由于砂层、淤泥层和卵石层的整体性较差,当施工至夹层时.桩孔位置被掏空,遇到冲(钻)孔桩施工的外力作用,夹层部位的孔壁不稳定而又采用一般地质条件中使用的泥浆,护壁不能保持完整性而向桩孔内塌落;若在石灰岩地区施工,当桩孔碰到地下溶洞、溶槽、井或地下河时,桩孔内泥浆面会因泥浆漏走而骤然下降,使桩孔壁上部突然失去泥浆静压力的作用而向桩孔内坍塌。

2)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选用胶体率较高的粘土块来造浆,同时增大泥浆比重,塌孔较严重的可向桩孔内加粘土块夹小石片,反复冲击造壁。在孔壁坍塌段用石子粘土投入,重新开钻,并调整泥浆比重和液面高度;使用冲孔机时,填入混合料后高低锤密击,造成坚固孔壁后,再正常冲击。若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那么,征得设计人员同意采用其它有效的处理方法。

2.偏孔:指成孔过程中出现孔位偏移或孔身倾斜垂直度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1)产生:引起斜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土层软硬不均、桩架不稳固、导杆不垂直等。桩孔位置有较大的探头石,或桩施工现场地质岩层走向的坡度很大,桩孔内出现一边软一边硬的地质情况,使钻头或冲锤挤向软的一边而引起斜孔;在粉细砂或石泥软土层中成孔,冲进或钻进过快,都会引起轻微的塌孔,使孔径增大,此时,孔壁对钻头或冲锤的约束减少,如不及时控制好进尺速度,很容易使冲锤或钻头因摆动偏向一方,导致偏孔。

2)处理:发生斜孔后,将桩架重新安装牢固、平稳垂直,若是钻孔成孔的多改用冲锤成孔来矫正;斜孔不严重的可用低锤密冲矫正。若斜孔较严重的可向桩孔内回填充石和枯土块,然后用低锤密冲,反复矫正。如偏移过大,应填入石子粘土,重新成孔;如遇孤石,而又是采用普通的GJC-40HF、SPJ-300或CPS-10(15)回转钻机、CZ-22型冲击钻机等设备施工的,因进尺慢(通常每小时进尺仅10-20cm)且钻头损耗严重,可参照钻探取岩芯的原理,在原回转钻机上安装一个大直径的钢筒套(直径同设计桩径),套筒端部焊上合金钢,并配上大功率电机,这样可以使钻岩速度提高数倍,将岩芯取出地面;遇基岩倾斜,可投入毛石于低处,再开钻或密打。

3.孔底沉渣隔层:指孔底残留石渣过厚,孔脚涌进泥沙或坍落泥土沉底。

1)产生:这是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容易出现的较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造成这种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a.清孔阶段的遗留因素。岩渣粒径过大,清孔的泥浆无法使其呈现悬浮状态并带出桩孔而成为永久性沉渣;清孔后的泥浆比重过大,以致在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冲击力不能完全将桩孔底部的泥浆反起,造成混浆;清孔之后到灌注混凝土期间的间歇时间过长,使原来已处于悬浮状态的岩渣沉回桩孔底部。这些沉淀的岩渣过厚不能被反起而成为永久性沉渣,造成施工质量问题。

b.混凝土灌注阶段的影响因素:浇筑混凝土、安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造成坍孔落土;导管下端距离桩孔底部过高,影响了混凝土的冲击力对桩孔底部泥浆的反起效果,并可能造成初始灌注的混凝土无法包裹住导管的下端,造成混浆或夹层;初始灌注的混凝土的塌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影响了混凝上的冲击作用而造成底部混浆;导管内壁过于粗糙,“光洁度”不足,减小了初始混凝土灌注时球胆在导管中的下落速度,影响了混凝土的冲击作用,造成桩底部混浆。

2)防止和处理:防止和处理桩底沉渣过厚或混浆的措施有如下几种:

①认真检查清孔阶段的岩渣粒径,以及清孔后的泥浆比重。为了提高泥浆的清孔效果,可在泥浆中加入外加剂碳酸钠,一般掺入量为0.l%~0.3%。外加剂碳酸钠可以提高泥浆的胶体率和稳定性。

②严格控制好清孔后的停置时间,若时间过长,应利用灌注混凝土的导管重新清孔,再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③严格控制好导管下端到桩孔底部的距离,通常为30~50cm,且不超过50cm。确保初始灌注的混凝土数量能盖过导管下端,且使导管的初始埋置深度不小于lm。

④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经常清理导管内壁,以确保其“光洁度”,从而避免初始混凝土灌注时减小球胆在导管中的下落速度,或造成导管堵塞,影响了桩芯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⑤对于桩长大于35m的冲(钻)孔桩,在采用正循环施工清孔没有把握时,应利用真空泵采用反循环施工对桩孔底部沉渣进行清孔,以确保成桩后的桩底沉渣厚度不超过施工规范的允许厚度。

⑥注意泥浆浓度及孔内水位变化,施工时注意保护孔壁;第二次清渣时设置专用泥管,同时下混凝土导管及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在高压泥浆泵作用下,孔中碎渣处于悬浮状态,此时立即浇筑混凝土,这样桩底沉渣可减少到最小程度。

⑦做好清孔工作,使沉渣厚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端承桩≤50mm,摩擦桩≤100mm。

4.夹泥或软弱夹层:指桩身混凝土混进泥土或形成浮浆泡漆软弱夹层。

1)产生:浇筑混凝土时孔壁坍塌,或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高度太小,泥浆被喷翻,掺入混凝土中。

2)措施:经常注意混凝土表面标高变化和保持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一般宜控制在2-4m间;在钢筋笼放入孔内4h内应浇筑混凝土。

5.流砂:指成孔时发现大量流砂涌塞孔底

1)产生:孔外水压力大于孔内水压力,孔壁土松散。

2)措施:流砂严重时可抛入碎砖石、粘土,用锤冲入流砂层,阻止流砂涌入。

6.断桩: 即是桩身混凝土带有软弱夹层

1)产生: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常见原因是在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提升控制不当,致使导管下端提离了混凝土面,然后不作任何处理又插回混凝土中继续施工;或出现导管堵塞后无法疏通,需要将导管提出桩孔疏通,致使混凝土灌注工作中断,而继续施啊工时对前后的衔接问题处理不当,造成前阶段混凝土面的泥浆等杂质不能被完全反起排出而遗留在衔接面上。

2)处理:断桩质量问题的处理采用与孔底沉渣隔层相同的处理方法。

四、安全施工管理

(1)在施工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由专人操作并加强机械维修保养,经安全部门检验认可,领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

(3)注意现场文明施工,对不用的泥浆池应及时填平;对正在使用的泥浆池加强管理,不得任泥浆溢流,捞取的沉渣应及时清走。各个排污通道必须有标志,夜间有照明设备,以防踩入泥浆,跌伤行人。

(4)机底枕木要填实,保证施工时机械不倾斜、不倾倒。

(5)护筒周围不宜站人,防止不慎跌入孔中。

(6)吊车作业时,在吊臂转动范围内,不得有人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7)钻进岩石或地下障碍物时,要注意机械的震动和颠覆,必要时停机查明原因方可继续施工。

(8)拆卸导管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注意防止扳手、螺丝等往下掉落。拆卸导管时,其上空不得进行其他作业。

(9)钻孔时,孔口加盖板,以防工具掉入孔内。

来源:筑龙论坛

· END ·

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请及时联系593085885@qq.com,以便于立即删除该作品。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