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铁人王进喜用过的老式抽油机、祝融号火星车模型、高铁复兴号模拟驾驶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上,一件件展品、一段段史实,展现了国有企业从“白手起家”奠基立业到开辟未来迈向“世界一流”的壮阔历程。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主任郝鹏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党一手缔造的,从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到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勇挑重担,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同时也孕育锻造了一系列国有企业先进精神。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仅为28.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49亿元。在根据地、解放区成立了多家公营企业的基础上,国家集中财力、物力,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企业,仅“一五”期间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
1958年,位于河南洛阳剑河西部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锣鼓喧天,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披红挂彩,“隆隆”地开出了厂门。从那个时候开始,上百万台“东方红”拖拉机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拉开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大幕。
从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到大庆油田甩掉中国“贫油”帽子,再到鞍钢依靠自身力量研发出“争气钢”……一批“共和国长子”创造了一系列“新中国第一”,构建起新中国基础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从蛇口炸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开始,国有企业不断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国内走向国外。经过“放权让利”“抓大放小”“公司制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和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数量有所减少的同时质量不断提高,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快推进。
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8年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1.9%和10.3%;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达到1978年的247.1倍和130倍,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是面向新发展阶段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项重点改革任务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截至今年6月4日,央企集团层面100%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重要子企业完成率达到95.5%。93.8%的子企业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其中6成以上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已达98.2%,所属单位累计实施了500多个中长期激励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通过改革,在浙江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推进共同富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现代化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日前出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瞄准增进民生福祉,敲定了一系列更为明细的民生指标和任务。
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意见明确,城市人民政府要坚持供需匹配,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站上全面小康新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更为有力的惠民举措将加快落地,更厚实的民生红利将向深度释放。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