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通过考试上岸的过来人,之前写了《给备考国考、省考的朋友几点建议》(1)(2)(3),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感受,整体侧重于考场应试体验,尤其是面试,几乎完全讲自己作为面试工作者的见闻感受。今天开始着重分版块细化讲。先说行测。
所谓的金饭碗来之不易
行测各部分每题的分值是不一样的。单题分值较高的通常为与数学计算相关的题,比如资料分析题、数量关系题,但这两类题考题总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言语理解、逻辑判断、资料分析应该是大头,要重点把握。
公考竞争激烈
1.关于言语理解。言语理解题一般填空选项为动词,也有少数形容词或者副词、介词之类的,提高言语理解答题能力,平时要多阅读。不是泛泛而读,要读经典。以我的经验,多读国家主要*的重要讲话,比如国家*建党100周年讲话、脱贫攻坚总结大会讲话、党的二十大报告等等,或者中央媒体发布的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的新闻通讯,重点推荐学习强国左下角的学习时评板块(对言语理解和公文写作非常有帮助)。读的时候,要注意动词,注意里面使用的成语,注意排比句,注意并列或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多读这类文章,对申论大作文写作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备考的时候,就专门背了一些十九大报告里比较重要的句子,很有用处。另外,要多做题,多练习,见多了就好了,每天做至少20-30道题,保持对文字的感觉,最后复习的时候多看错题就好。
2.关于判断推理。这个版块里内容较多,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每个10题,共40题,占了整个卷面分值的25%左右。这部分题,需要一些分析思维,很多需要小技巧,如果报培训班了,多听老师讲技巧。如果没有报班,在B站里上有一些免费视频,我当年听了几个机构的视频,整体感觉fen笔(我完全没有打广告的意思)老师讲得比较好,如果你感觉某个老师讲得不错,要及时缓存,因为很快视频就会面临下架。
3.关于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一般4个资料,20道题,20分,单题分值最高,一定不能放弃。从考试变化看,资料越来越长,但是题却越来越简单。要记住几个必要的公式,比如增长率、产销比之类的。练习时,每次要先看题目,把关键词勾画出来,然后去看资料,从中找到与题目对应的关键词,顺着关键词,答案容易找到。资料题是能拉开距离的,一般分数高的人,资料分析不会丢分,只要你不畏惧它,你也可能不会丢分。一套题下来,有个别题,往往是某资料的最后一道题,会说“根据以上资料,下面哪个选项说法是错误的或者正确的”,仅此一道题有难度,相对耗时间,如果你时间确实不够,可以放弃这一道题,任选一个答案。
4.关于常识判断。这类题会就是会,不会就直接选一个,没有必要犹豫,每题分值很低,大概0.4-0.5分,做题大概15秒一道。平时可以买一些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题来练习,不伤脑子,几乎全靠记忆和经验,见多了就好了,靠平时点滴积累。很多朋友备考公务员考试,同时也在备考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里公共基础知识是重点,所以,如果平时学习了公共基础知识,就不用再学习常识了。我当时就是先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后来就没有再专门学习常识,20道题,我基本上做对15道左右。学习公共基础知识还有别的好处,里面有一章是公文写作,讲了公文格式,学习之后,对于申论小题里面的公文题的格式,就不用再专门背记了。同时学习了常识,对申论大作文也非常有帮助,写作的时候可以举很多例子,让大作文有支撑、有说服力。
5.关于数量关系。之所以把这个放到最后,因为这部分得分难。题不难,都是初中甚至小学数学题,但是因为时间紧,每题90秒,能迅速做出来且正确,确实难。我自己的备考经验,基本上要放弃1/3,能快速做出来的,只有一半,剩下的,太耗时间。我也问过一些其他上岸的朋友,有的甚至数学题一道不做,直接选B或者C。我不是鼓励大家放弃,如果数学知识比较扎实,做题速度快,那一定要抓住,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没有时间做完题,所以,要适度放弃,不是全部放弃,读完题之后,完全没有思路的话,就放弃,有思路,那就试一下。考试时可以战略放弃,但平时训练的时候不能放弃,要练习,掌握基本公式,每天适当练习10道题,保持对数学的敏感。
关于答题顺序,我个人经验,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判断推理-常识-数量关系。之所以这个顺序,因为语感很重要,刚开始脑子清晰,能保持敏感性,所以先言语。然后资料分析,资料很长,数字很多,也要趁着稍微清醒的时候,还有就是这部分题单题分值高,题又相对简单。数量关系能做多少,主要看剩下的时间,毕竟这部分耗时长,且不一定能做对,不敢冒险,所以放到最后。常识放哪里都无所谓,快速完成就好。
为幸福生活加油
以上是个人当年备考行测的真实感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