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可以先从《圣教序》入门,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在初步掌握该帖基本形体的前提下,再临习《兰亭序》及其它行书诸帖。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盛名之下,为何不首选为习帖,而要先临《圣教序》呢?
《圣教序》非同寻常,是王羲之行书体的集大成。全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文内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为三藏法师玄奘所译佛经撰写的序和记。西安弘福寺方丈圆定大法师恭请镌石以藏寺中,寺僧怀仁耗时二十四年集王羲之书勒于碑。
据传怀仁和尚为王羲之后裔,承继祖上书法,声名颇盛。
明代王世贞说,“《圣教》书法,为百代楷模”… “备极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清蒋衡云 :“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並驱,为千古字学之祖。”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唐僧怀仁所集右军书,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谓异才” 等等。
《圣教序》有以下缘由,于学习临写者大有益处。一为集王字多,体量大。碑文三十行,满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二千多字,不重复的字约有六七百字,即便重字也有些微区别。临习此碑,则可得王字全貌,对字形字态字势字韵获整体印象。如初学者只临几十字或一二百字的帖,帖上的字记住了,而没有的字则不好联想发挥,写不太像,在创作时感到无从下手。二为集字以行为主,行、楷、草体兼有,这使全序章法生动,结体多姿,发蒙思维,开阔视野,同时在临习时有新鲜感 三为笔法丰富,既有行书状貌,又有草、楷法则。从笔法上讲,写行带草意灵动,写行兼楷稳骨架,兼融会让书法生动灵泛起来。我们在创作时,并不是写行必是行,写草全是草,以一种书体为主,兼及少许别体,既在允许范围,又添灵动之姿,往往别开生面。
因此在临写《圣教序》时,需反复阅读原文、译文,弄懂文理,领略内容的博大精深、帝王的文采学养以及唐代推崇佛教要义的宏大宗旨等。在临写阶段注意书法的筋骨、血脉、血肉之所在,点画出入轨迹合乎意态取势,对点画撇捺、部首、结构要细心品味,力求形似,心手相应时再逐步深入。当然,也可齐头并进,同时学临《兰亭序》及其它行书诸帖,但最好以《圣教序》为主,其它帖为辅,使精力不致分散。可以选择王羲之的《圣教序》,此作品虽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是有唐代僧人按照唐太宗藏有的王羲之的字帖临刻的,很有大王的神韵,而且字数比较多,适合刚学行数而暂没有领悟真谛要义的人学习。《兰亭序》当然很好,但是字偏少而且版本比较多,选择适合的比较难。
《圣教序》全文高清放大图片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