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一线从事十几年教学,遇到过不少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有的学生甚至到最后连个本科都没有考取。
初中是学霸,高中成学渣,不仅是学生自己,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也同样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相当多的人把原因归咎于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大了。
不否认,高中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与初中相比,是有成倍的增加,但学习难度的增加,只是造成学生成绩下滑的一个因素。下面这四点才是造成“初中是学霸,高中变学渣”的关键原因。
一、没有做好心理上的调整高中阶段的知识量比初中阶段要大得多,且高中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都很强,更注重灵活运用。很多学生由于习惯了初中的学习方式,到了高中,一下子没调整过来,就导致了成绩的快速下滑。这个时候,学生们会变得情绪低落、心烦气躁,他们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自己“从班级前几名跌落到班级倒数”的现实。
部分学生“初中成绩好,高中成绩一塌糊涂”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始终没有调整好心理状态,总是沉浸在“成绩差”的悲伤情境中,丢掉了学习上的自信和动力。
另外,与初中相比,高中学习成绩波动性更大,高中生更容易经历失败、更经常遭遇挫折,如果不能做好心理上的调整,根本无法振作起来,也就无法再现初中时代学业上辉煌。
二、没有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影响高中生学习成绩的两个关键能力。像初中那样死记硬背就能出成绩的现象,到了高中便不复存在了。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一直走下坡路,就是没有改变思维方式,没有进行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训练,结果被伤到体无完肤。
高一、高二、高三,其实是一个递进式思维能力训练过程,高中生必须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思维方式的蜕变和思维能力的进阶。他们不能零碎地掌握知识点,而是要懂得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当然,完成该过程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和个人的大量刷题。如果思维能力的训练非常有效,学生就会找到一种“原来高中学习也很轻松”的感觉,反之,高中阶段的学习就只能在痛苦中度过了。
三、没有把握好学习节奏进入到高中,因为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节奏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很多学生把在初中阶段“上课听课、课后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非主动式”慢节奏带到了高中,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发生了明显的退步。
在初中阶段,有时候“边学边玩”,成绩也不会太差,但到了高中,学习一定要变得主动起来,要把“非主动式”慢节奏变成“主动式”快节奏。这种节奏感的把握,需要学生从高一就开始慢慢去培养感觉,渐渐地让自己的节奏提速。需要强调的是,节奏快但一定不能乱,特别是到了高三,面对一次次模拟考的成绩波动,必须要做到不慌张、不懈怠,这样才能一直保持很好的学习状态。
四、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高中生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就是觉得高中知识,仅仅在课堂上听,根本掌握不透。有些高中生还总是有“听老师说都会,自己做题,啥都不会”的感觉。这是明显的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阶段,课前一定要预习,课后一定要巩固,要懂得如何将前后知识连贯在一起。高中学习对独立性的要求比初中高了很多,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高效率地完成练习。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之外,高中生还应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强化练习,若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题或不懂的概念,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予以解决(询问同学或老师)。当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是一两天就能找到,需要学生自己不断摸索、调整。
高中生的梦想是“考大学、上名校”,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也对他们寄予厚望,并全身心地为他们的学习提供着各种资源支持。只是,要想在高手云集的高考中获胜,高中生自身做出的努力才是关键。
因此,如果到了高中学习成绩持续下滑,请对照以上四点,看看自己的问题出在哪个点上,然后努力做出修正。在做出修正的基础上,再卯足力气向前冲,就一定能实现学习成绩上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