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最近很多人都在议论一个话题:中考成绩能不能决定高考成绩。作为高中教师、班主任,我对此问题也有过一些论述,今天我想借一个此前带过学生的案例,再一次关注这个问题。每年中考前,高中校长都是特别忙的,忙着抢占优秀生源,甚至在一些地方,校长就做这一件事,掐尖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源质量决定了高考成色。
但是整体掩盖不了个体的情况,总有一些中考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中成绩一落千丈,形成鲜明反差。极端的案例就是各县区的中考状元,个人的在高中不断退步。比如就有样一个学生,从中考状元到高一进不了年级前20名:这个学生在高一经历了什么。这是个男生,初中非常优秀,不仅仅是学习,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可是第一次月考就跌出了年级前20名,为何?从中考状元到高一跌出年级前20,高中班主任揭秘背后的原因。
因此我要说,作为高中班主任:为何中考状元高一进不了年级前20?问题出在这三个方面。
1、学段转换失败,不再是高中的王者
初高中之间有一个学段转换问题,非常重要,也是各高中很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大多数学生在暑假以及开学不长时间都能有效转换,也有少数学生效果不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习被动,跟不上节奏;心态差距巨大,初中一直是轻松自信,考高分容易,高中课程难度特别大,学习效果不明显。
与此同时,总有一些学生却能快速前进,一举反超。学段转换失败,原因在于对初中学习模式过于依赖,主要表现是学习以记忆为主,凭借花费大量时间来达到对课程的熟练目的,近乎刻板的认真,导致学习不够灵活。这些初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习惯,在高中都是学习阻力,因此曾经的学霸黯然失色,不再是高中学习的王者。
2、低层次勤奋与思维的被动影响到学习效果
所谓低层次被动,指的是虽然有大量的付出,看上去在学习,比如笔记非常工整,整天都在教室里学习,背诵很积极;思维的被动是指上课完全依赖老师,不是思考为什么而是去专门记是什么。记忆是学习的低层次,而主动思考,及时总结规律,进行探究发现则是较高的层次。
这些曾经的优秀学生,面对抽象性很强的知识时,没有及时转变策略,依然停留着记住、背下来的层面,自然就无法应对综合运用、灵活多变的考查形式。所以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只能做对最为基础的部分,成绩在及格左右。如果题目稍有难度,也就是综合性提高,就会考出让人无法接受的超低分,比如低于五十分,简直是历史新低。
3、非智力因素的干扰性不容忽视
智力因素只有在心理、情绪稳定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一旦学生出现心理状态方面的问题,再聪明的学生也无法静心高校学习。作为曾经的佼佼者,在高中丢了光环,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以至于有些学生考一次哭一次。
压力之下心烦意乱,学习顾此失彼,尤其是为了赶上进度经常性熬夜,影响到第二天学习。每一天都是急匆匆,难以稍作停留以总结学习规律、发现各门功课特点。学习很被动,而自己又觉得是尽力而为的,一旦开始产生怀疑自我、放弃的念头,整个学习就彻底走向滑坡。
总之在高中有人打他不前进,有人不断后退,体现出高中是学习的全新开始,作为准高一学生,提早了解高中学习特点,及时进行学习习惯的优化,未雨绸缪,做好迎接调整准备非常有必要。
文章系原创,版权受保护,请勿搬运和洗稿!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圆梦,大量原创实用文章供学生、家长参考。作者微信 youxueyouk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