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宝珍:
没有思考,我们的教学就会肤浅。教学反思既要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痛点、疑点和亮点,同时也要关注理论根基。因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支撑的教育教学会缺失理性和深刻。
目前,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只是为了反思而反思,缺少对“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关注。其实,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比如,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师生冲突、学生矛盾,还有课堂上让我们困惑的教育教学疑点等。
如果我们能以反思的情怀去理解、处理这些疼痛和疑惑,就可以在自我回望和反思中,拥有一种独立的、清醒的教育判断。
宋君:
反思其实是为了改进实践,具有前瞻性。以我自己为例,我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反思。
一是反思“失”。这主要是指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遗憾之处,以问题为导向寻求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二是反思“得”。我主持的中原名师工作室倡导“一课一得”,引导老师们在“读懂学生”的视角下,聚焦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主题式反思。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反”而不“思”。这种反思不够深入,难以精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善于口头表达,缺乏系统梳理。三是多从教师“教”的角度反思,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反思。
马艳君:
近两年,我针对教学反思做过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我发现教学反思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种:反思教学理念与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的反思包括:教师教育观念、自我发展意识、身份认同感、专业发展规划、教育制度与改革、社会环境、学校氛围等。教学方法的反思包括:课堂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媒体使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成绩,课堂上师生的协作、师生冲突及处理、师生关系等。
就目前来看,教学反思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大多数老师偏重于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而忽略了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在我看来,教学理念的反思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学方法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瑞莉:
我认为有效的教学反思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关键因素:你、我、它。你——学生。今天的课,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是否愉悦?我——教师。我今天的教学是否有效?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哪些做法是受学生欢迎的?哪些做法是应该改进的?它——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具、信息技术等。上述内容在本节课中是促进还是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改进?
目前,教学反思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态度不端正,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将其看作为应付检查不得不写的负担,不想写。二是缺乏科学的方法。不少教师在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往往用“好或不好”等主观感受来简单下结论,缺乏基于客观事例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