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两者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幼儿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
实验表明,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5~7岁儿童的正确率比3~4岁儿童高。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一正方形一半圆形一长方形一三角形一八边形一五边形一梯形一菱形。
2.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人们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
2.5~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小皮球。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据研究,2.5~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为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视崖”实验。“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这种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方格图案。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吉布森和沃克曾选取36名6.5~14个月的婴儿进行“视崖”实验。结果发现大多数婴儿只爬到浅滩,即使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婴儿也不过去或因为想过去又不能过去而哭喊。该实验说明六七个月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的影响比较大,婴幼儿的深度知觉随着经验的丰富逐步发展。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婴儿出生后,已经能够对来自左边的声音向左侧看或转头,对来自右边的声音则向右侧转。也就是说,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
(2)空间关系的掌握
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
据研究,2~3岁的幼儿能辨上下,4岁幼儿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幼儿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老师会发现班上有的孩子分不清b与d、p与q、9与6,这是因为幼儿方位知觉发展不成熟造成的,需要我们耐心引导;
幼儿园老师经常采用镜面示范也就是因为幼儿辨别左右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的。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对方位词的掌握。
幼儿对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认知发展是以知觉的恒常性为基础的。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都有恒常性。这是指知觉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客观事物保持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视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如看一个物品,不论远看、近看,觉得它的大小仍是一样的;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正方形,仍知觉它是一个正方形。这种恒常性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感知的,虽然知觉条件(如距离、位置角度等)发生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在网膜上的投影视像也会跟着改变,但由于人在生活中多次从不同的距离、角度观察某一事物,同时又经常用触摸觉来验证所获得的视觉形象,经过反复的实践,视觉信号便与手的触摸印象联系起来,随着这些联系的巩固,就保证了以后对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正确知觉。
因而发展幼儿的形状、大小知觉就要鼓励幼儿多看、多摸,多用手去操弄物体,如在学步儿阶段(1岁~2岁)就可让儿童玩形式板游戏,将各种不同形状的木块放在相同形状的凹槽之中,或玩“七巧板”,将各形状的木块拼成一个正方形或苹果、梨子的形状等,发展他们的触摸觉。
婴幼儿的天性是爱动的,喜欢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如果成人感到这种行为十分“讨厌”,禁止婴幼儿触摸物体,也就剥夺了他们成长所需要的经验。
5.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研究表明,幼儿的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幼儿的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常以作息制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小孩子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研究表明,大约到7岁,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