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教学六大定律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03 23:00:37

英语口语教学六大定律,(1)

@外语教师联盟

英语口语教学六大定律,(2)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之下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心理反应的现象。

英语口语教学与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若能把当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成功地运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去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本文结合几种著名的心理效应的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围绕英语口语教学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英语口语教学六大定律,(3)

随着我国成功地加入WTO ,全球化趋势使我们的外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尤其是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尽早地走出困扰我国英语教学多年的“哑巴英语”的困境 ,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然而 ,英语口语课是一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一堂成功的口语课 ,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 ,更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投入和配合。

因此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 ,打好“攻心战”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教学。

1.0

“南风效应”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南风效应”

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 :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 ,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鼓足气力 ,刮起了铺天盖地的刺骨寒风 ,结果非但没有把行人的大衣脱掉 ,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

轮到南风了 ,只见它不慌不忙 ,徐徐吹动柔柔春风 ,行人顿觉风和日丽 ,浑身上下暖意融融 ,不一会儿 ,便开始解开一个个纽扣 ,继而脱掉了大衣。

最终的比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南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

“南风效应”包含了这样一个深刻的寓意 :

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同一件事情 ,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 ,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在上面的寓言故事中 ,北风和南风的目的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 ,但由于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 ,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英语口语教学六大定律,(4)

大家都知道 ,英语口语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在口语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就是一些同学在课堂上不愿开口 ,缺乏口语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操之过急 ,采用一些过激手段 ,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最终使之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相反地 ,如果教师能够注意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 ,进行科学的因势利导 ,就会收到以柔克刚的显著效果。

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没有充分的自信。因此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甩掉心理上的包袱 ,告诉他们要想练好口语 ,就一定不要怕“losing fase”(丢脸 )。

在课堂上 ,教师不仅仅应是语音纯正流利的权威者 ,还应以和蔼可亲的仪态 ,幽默生动的语言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鼓励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问答。即使回答得不理想 ,也一定不要泼冷水 ,而是尽量要用“not bad”或“good”等肯定性的课堂用语加以鼓励 ,促使他们先勇敢地迈出可贵的第一步。

在每位学生进行发言的过程中 ,教师都要适当走近学生 ,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地倾听 ,而不是一直威严地站在讲台上似听非听。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也不要中途打断进行纠正 ,要等学生的全部发言结束后 ,先进行肯定性的评述 ,再和颜悦色地点出较典型的错误。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同和风细雨 ,会使学生获得充分的“feeling of safetyy”(安全感 )和“feeling of a complishment”(成就感 ) ,从而对口语练习兴趣盎然 ,最终进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良好状态。

2.0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学生潜能的开发

皮格马利翁

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王子。传说他痴痴地爱上了一座少女塑像 ,后来在他热诚的期盼下 ,塑像终于变成了活生生的美丽少女。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并借用这一神话故事 ,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实验的全过程如下 :

这两位知名学者一起来到一所小学 ,煞有介事地宣称 ,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测验结束后 ,他们向校方提供了一份名单 ,说名单上的学生皆被鉴定出具有超乎常人的智力潜能 ,并再三嘱咐有关教师对此“保密”。

其实 ,这份神秘的名单不过是随机抽定的 ,根本不是所谓的智力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之后 ,当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进行智能测验时 ,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 ,不仅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而且性格开朗 ,求知欲强 ,与老师的感情也比较深厚。

这一实验本身 ,就充分说明了教育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潜能开发的巨大推动作用 :虽然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 ,但对此深信不疑的老师们会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这种厚爱通过他们掩饰不住的眼神、笑容、语言等自然流露出来 ,会使这些学生内心产生充分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最终正是在这种积极心理的强大推动下 ,这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在学业和自我发展方面均呈突飞猛进之势。

柳斌同志曾指出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伴随知识输入而又溶入了人类美好情愫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的每一个眼神 ,每一种表情 ,每一句语言 ,都无时无刻地不在向学生传递着一种情感信息。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以一视同仁的态度 ,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潜能开发。例如课堂上的volunteer回答形式和课下鼓励性的个别谈话 ,都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总之 ,如果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所传达的情感信息都能是真诚的、关爱的、欣赏的和信赖的 ,就必能使全体学生在口语学习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并且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0

“霍布森选择效应”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霍布森选择效应

来源与十七世纪的一位英国商人。这位名叫霍布森的剑桥商人从事贩马生意。当他把自己的马放出来让顾客挑选时 ,有一个附加条件 :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 ,这个条件本身其实就等于不让挑选。

后来 ,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被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 :如果人们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 ,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为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别无选择 ,就等于扼*创造。

因此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要想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 ,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间和选择余地 ,让口语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角的“群言堂” ,而不是由教师一人垄断的“一言堂”。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形式 ,把课堂设计成一个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大舞台。

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Group work形式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可大量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一般全班分作若干四至六人的小组 ,围绕老师设定的有关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每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 ,负责本小组活动的组织、汇总和代表发言。在讨论开始进行后 ,教师可依次到各组倾听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规定的讨论时间结束之后 ,请各组代表上台轮流发言 ,充分地陈述各自的观点。对于每组的发言 ,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并在最后做出中肯的总结性的讲评。

Role play形式

对于一些故事性强且生动有趣的题材 ,可以让同学们设计成英语短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全班可采用自愿结合的方式成立若干剧组 ,每个剧组围绕素材自行对剧本进行编写、导演和演出。另外 ,也可以定期放映一些学生喜爱的原声经典影片 ,请学生分角色为某个片段进行英语配音。这种类型的口语舞台气息浓厚 ,气氛轻松、活跃 ,是对学生写作、口语、表演等创造能力的综合展示。如果每次活动之后 ,再模仿奥斯卡搞一个英语颁奖仪式 ,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更高。

AB剧形式

大家可能知道 ,浙江电视台有一个“人生AB剧”节目。在这个节目中 ,每次都会播出一个源自日常生活的复杂故事 ,故事的内容播完之后会给观众提出有A、B两个答案的选择题 ,请观众选择并说明原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老师也可以收集生活中学生感兴趣而又有争议的话题 ,组织学生去讨论或即兴表演 ,为大家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

正反方辩论赛形式

在英语口语课所涉及的话题中 ,有些是同学们持正反两种意见的。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把全班按所持观点的不同 ,分成正反两方 ,然后模仿大专辩论赛的形式 ,请双方用英语轮流陈述各自的看法和依据 ,展开激烈的辩论和反驳。这种口语训练形式紧张有趣 ,对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迅速反应能力都是极好的锻炼 ,如果设计得当 ,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也会踊跃参与。

4.0

“霍桑效应”与消极情绪的疏导

霍桑

是美国芝加哥郊外的一个电话交换机工厂的名字。这家工厂设施完善 ,并有着良好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生产状况也不尽人意。

为探求原因 ,1 92 4年 1 1月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 ,前往该厂展开了一系列的试验性研究。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 ,即用两年多的时间 ,专家们与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次 ,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意见和不满 ,并做出详细记录。并且要求在谈话过程中 ,对工人的牢*和抱怨 ,不准有任何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试验”最终效果显著 :

霍桑工厂的产量开始大幅度提高。后来 ,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其实 ,“霍桑效应”的秘诀在于 ,引导人们把心中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 ,从而感到心情舒畅 ,干劲倍增。如今 ,在许多单位都设有“牢*室” ,就是“霍桑效应”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大家知道 ,人们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 ,但其中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不能得以实现或满足。这些意愿和情绪如果长期受到漠视或压制 ,就会严重地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反地 ,如果我们能够采用适当的方式 ,令其及时地宣泄出来 ,就会大大有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作为教师 ,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 ,与全班同学加强沟通 ,防止某些问题出现的可能。但尽管如此 ,由于每位同学的特点不同 ,需求不同 ,对于课堂教学还是会有千差万别的想法和要求。如果这些想法和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就会使之产生极大的焦虑感。

乔姆斯基早就指出 ,在学习过程中 ,焦虑感越大 ,成功率越小。因此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了解学生 ,及早发现和解决学生中的一些影响学习的思想苗头 ,如自信心的缺乏、学习方法的困惑、对老师的误解、对学习的抵触情绪等等 ;另一方面 ,教师还应通过定期收集全体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经常性的个别交谈等方式 ,最大限度地听取同学们的想法和建议 ,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他们内心的一些思想和情绪不易被外人觉察到 ,但往往正是心中的一点小疙瘩 ,而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如果老师能够成功地把学生内心的负面情绪疏导出来 ,就会使他们在口语学习中轻装上阵 ,焕发出无比的热情和干劲。当然 ,要想使学生敢对老师说实话、说真话 ,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学生要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要时时关心爱护、坦诚相见 ,即为良师 ,又为益友。这样 ,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值得信赖的知己 ,愿意向老师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困惑了。

总之 ,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也是一个心理过程 ,并且认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的变化有关。因此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还要以人为本 ,重视心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

如今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成果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去 ,就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内容:

何慧敏. 几种心理效应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外语教育.

图片:网络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教育中的皮各马利翁效应[J].教育艺术,2000,(1).

[2]章立早.身边的心理效应[J].青春岁月,2002,(3).

本文编辑:Joyce

编辑助理:Jane

-END-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