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上看到有位家长留言:
孩子在某个学校上初中一年级,语文数学外语考试都不及格,地理政治生物历史这些背诵的科目成绩也很差,学啥都学不会,这种情况怎么办?
同样是家长的我,也很理解家长的心情。当爸爸妈妈的,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有所出息,能够出人头地。从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身上就寄托着父母的无限希望,盼着孩子将来能够成龙成凤。
但是,能够成为人中龙凤的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普通人,毕竟“二八定律”适合的地方太多了。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从老师的角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家长要摆正心态,这是首要的一点孩子是自家的好,对自己的孩子偏爱是正常的,但是要客观地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认识和评价,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
通过这位网友的描述,特别是学啥都学不会,可以判断出这位网友的孩子在智商方面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力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系,比如智商、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意志力等。而这个孩子的语数外三科不及格,政史地生这些以记忆为主的学科成绩也很差,因此,我觉得原因不在于这个孩子是否勤奋好学,而是在于其理解力、记忆力等方面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家长不要觉得这番话不顺耳哦,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已。希望家长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处于无谓的幻想之中,更需要面对事实,调整心态,免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是第二点。世界是包罗万象的,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民以食为天,动植物也是如此。因为食物之间的联系,在地球上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这个食物链当中,有生产者,有消费者,有分解者。在消费者这个群体里面,还有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等,在食物网当中,每个群体都处于不同的生产和消费等级当中,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回到我们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类社会当中,有农民,有工人,有军人,有科学家,有官员,有环卫工,有保洁,有外卖员,有厨师,有医生,有老师,有学生,有乞丐,有骗子等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
在人类社会当中,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坐标位置,不见得都是科学家,都成为公务员,都去当老师或者医生,如果职业太单调,社会体系也会分崩离析。
既然孩子不能走读书求学之路,家长就不要再寄希望孩子考高中、读大学甚至考研、考博了。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我给家长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让孩子继续读初中。
因为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三毕业后,可以到职业学校读书,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因为我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实际操作方面表现并不差。
我们村有一个孩子,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班里被嘲笑的对象。基本上是学啥也学不会的。
举个例子,在学汉语拼音jqx的时候,他并不会读这几个拼音,因为老师讲课的内容,他可能记不住。老师让他站起来念这几个拼音,他站起来以后,是这么念的:鸡下蛋红旗。
很多网友看了,可能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给翻译一下吧:那时候的语文课本上,在这个汉语拼音下面配了几幅插图,j下面的配图是一只大公鸡,q下面的配图是一面红旗。因此,这个孩子就是看图说话了。
当时,村里很多人就认为这个孩子将来没有出息了。但是,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在外面打工,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倒也挺幸福的。
二是让孩子发展特长。
既然孩子对文化课学习如此不感冒,那就没有必要继续把他按在作业堆里,这本身就是对他心灵的一种摧残。
我建议,上课的时候,让他继续留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听懂多少算多少。课余时间,让他发展兴趣爱好,甚至给他报自己喜欢的兴趣班。比如,孩子喜欢美术的话,就给他报相关的美术培训班,喜欢音乐的话,就给他报音乐班,喜欢体育的话,就给他买一些体育器材等等。对孩子来说,给他报兴趣班并不是为了让他将来走艺考之路,而是让他找到人生的兴趣,激发他的活力,帮助他找到应有的自信,确保有一个阳光的心态。
三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壮的体格。
如果孩子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的话,建议家长督促孩子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在公园里跑步、健步、打球等等,如果是农村孩子的话,就让他帮助家长干一些农活,也能锻炼体格。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棒棒的,即便将来到工地上搬砖,也能多搬几块,是不是?
综上所述,但凡遇到这样的孩子,家长就不要在孩子身上抱有太多的幻想,因为幻想越大,家长就给孩子施加的压力越大,孩子的心理负担就越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提醒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给孩子报什么学科辅导班了,免得花钱没有效果。
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呢?欢迎留言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