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后,“双减“后第一次中考,命题方式、分数的变化让中考成为家长圈堪比高考的热门话题。以北京卷为例,总分660分,考分在655分以上(含加分)的学生达到877人,600分以上的学生约4.9万人(2022年中考总人数8万多人),真可谓高分满天飞,一分一操场。在普职分流、命题变化的大环境下,中考对孩子的重要性也被很多人称为“命运之手”。
2023年中考,是“双减”后第二次中考,各地招考政策、招考规模、命题思路成为家长和学生主要的关注点,据近日各地公布的政策来看,有些地方招生规模和报考人数都增加了,命题方向也有了变化。在距离2023年中考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如何走好中考前最后一公里,将对中考产生不同的效果。
清楚命题方向 明确复习目标
如果说2022年中考命题是“双减”后的第一次探索,那么2023年将是走向成熟的开端。在育人为本的教育方向下,我们以天津市公布的命题思路为例来阐释中考命题的走向。
1注重德育 全面考查
文件要求:“在素材中引入、情境建构、问题提出以及答案设置等环节,适度彰显对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
这就是说,各科将结合课程特点,在试卷中加入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情怀、奋斗精神等内容,将以题目中涉及到的案例、问题体面、答案等形式体现。比如在“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的试卷中,加入教材中爱国人士的事迹和名句、艰苦奋斗的案例等,一张试卷中至少会有一道题是如此体现。
2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文件要求:“注重考查初中现行教材中重点强调的那些必备知识与关键技能”“建议考生回归教材,把教材内容吃准吃透,围绕教材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注重教材,要搞懂学透教材上的知识,无需过于追求高难的知识,只要掌握住教材知识,考一个中上水平是有希望的。
3知识应用 解决问题
文件要求:“引入符合考生知识水平且贴近现实问题解决的情境和素材,考察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解释现实问题和现象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素养。“
中考考试更注重孩子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孩子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题目可能会从模拟日常生活出发来设置,比如上学放学路上、热点新闻等文字内容来设置题目要求,解答则需要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或是公式、定理、概念等来完成。
4基础题:中等难度题:难题占比7:2:1
文件要求:“各学科试卷仍将以比较容易的基础性试题为主,这些试题约占全卷的70%左右;还有20%左右的试题需要考生进行适度的比较、分析、辨别、整合与论证,只要能够较为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这部分试题也能迎刃而解;剩余10%左右的试题,需要考生综合运用课堂内外所学和日常积累,或反思评价或创造性地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系列问题。“
也就是说,今年的试卷难度依然较低,分数会比较集中,竞争性变大。基础题占比70%,如果孩子基础扎实、基础题作答不错的话,就超过了70%的同龄人,上普高的机会更大。20%中等难度的题目,意味着重点高中的门槛,这里的分数可能相对集中,竞争激烈。孩子想要考入重点高中,必须对这类题目高度重视。最后10%的难题,很多孩子可能会在此丢分,能做出来的孩子不会太多,但会做能做的孩子将有更大机会进入当地一流高中。
4大冲刺策略 直击中考靶心
1科学看待模考 不要因模考失利而掉分
中考前所有各考试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中考前的查漏补缺,为中考做充分准备。中考一模是中考前的一次大演练,是对初中三年学习情况的考查和检验,通过一模可以发现各学科各版块知识的掌握程度,定位薄弱项,在后续复习中针对性学习提高。二模的价值,在于认真梳理和总结学习的得失、经验和教训,家长和学生要一起分析总结,哪些地方知识掌握较好,发挥出色,哪些地方还有漏洞,从而为接下来不多时间的复习制定更高效、针对性更强的复习计划。
虽然一模二模的试题结构、分值分布跟中考相似,但与中考仍然有差异,模考成绩并不代表中考成绩,也不能决定中考结果。从难度上讲,一模试题会比中考难度要高,即使考出好成绩也不要飘,还是要踏实分析总结,强化复习薄弱项,弥补漏洞。即便模考成绩不理想,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只要找准问题所在,针对性提升仍然有希望。
2了解各科的客观增分规律 自己动手梳理知识脉络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文科侧重知识脉络,理科侧重思维迁移。复习前要先亲自动手梳理出各科知识网络,边梳理边记录薄弱点,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图谱,而不是一味以参考资料给出的知识体系来展开复习,自己动手才掌握更牢,理解更深。
3强化基础 针对性制定自我复习小计划
基础知识考查比例在70%,强化基础知识才能为高分打好地基,基础知识都在课本里,课本的主干知识就是中考题的基本考点,吃透课本知识,才是一切复习计划的前提。但并非所有基础都同等重要,要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所有取舍,各有侧重。清晰、精准的复习计划是考前复习的必备策略,但有些孩子觉得老师讲的太简单而脱离老师的复习节奏,自行制定计划。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都是根据课标、考查方向、重难点、易错点等而拟定的,即使基础较好的同学也不应忽视复习课,而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再制定自己的小计划。
4稳定心态 切忌疲劳学习
大考前,很多同学会患得患失,对错题、得失看得很重,造成心态不稳,选择摆烂或者点灯熬夜加强复习。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问题,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不要因一时表现不佳而贬低自己,也不要因此牺牲睡眠和健康而影响后续的复习,错误常在,接受它、认识它、解决它,才是正确的复习之道。